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原山实践:“两山”理念 引领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19:5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4日讯 作为我国生态资源的重要守护者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国有林场如何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全国林草系统的一面旗帜和国有林场改革的样板——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以实践作答,交出了一份可资学习借鉴的现实范本。建场68年来,原山林场始终坚守绿色发展初心,以红色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一条金色的生态经济转化之路,“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在全国4297家国有林场中破局而出,率先创造了山绿、场活、业兴、人富、林强的好局面。2021年,原山林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全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首批三家试点单位之一。2022年,林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一场两制”改革发展模式入选山东省改革创新试点成果。2024年,入选全国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绿色担当:坚守生态初心,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原山林场建于1957年,地处石灰岩山区,该地区石多土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建场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2%,造林环境极其艰难。历经三代原山人68载艰苦奋斗,林场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到现在的94.4%,昔日荒山秃岭蜕变为绿水青山,生态效益日益彰显。如今,原山林场每年吸收10000余吨二氧化碳,释放6000余吨氧气,吸滞60000余吨灰尘,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2828.63吨/年,调节水量476.48万吨/年,固碳释氧功能价值量每年3173.57万元,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量达每年1.8948亿元。原山林场不仅实现了“荒山——绿岭”的生态转型,更构建起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多维价值体系。

图说:原山林场的4.5万亩森林,顽强地生长在贫瘠的石灰岩山地之上,浓密的枝叶为裸露的岩石披上绿装,昔日的荒山秃岭化作滋养万物的生态秘境。摄影:丁刚

而这一切,得益于原山人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推动植绿应绿尽绿。绿色,是林场人忠于事业、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执着坚守。建场之初,原山林场只有石头没有土,三代原山人坚持不懈开展植树造林,从悬崖上取水滴灌,于石头窝里刨坑种树,形成现在“石缝扎根、岩壁吐绿”的独特景观,林场4.5万亩优质侧柏林与石灰岩山地共生,被林业专家称为“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造林侧柏模式林分”,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篇章 。

坚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是林场的立场之本,保护好森林资源是林场人的职责所在。原山林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靠近城区,林区分散,周边与67个自然村插花交界。针对地形复杂、管护难度大的现实状况,原山林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防火”“防火就是防人”的科学理念,组建了省内首支森林防火队,每年冬季沿林区外围开设约90公里的防火隔离带。其总结的“三先五核一提高”经验获国家、省、市推广。防火期内党委委员一线挂帅,多支队伍协同构建“防、巡、宣、督”闭环,依托“天空地人”智慧防火体系,实现连续28年零火警。2025年3月,原山林场受邀在应急管理部发布会上分享经验。在山东省国有林场防火技能竞赛活动中,原山森林防火队连续4年代表淄博市参加比赛,均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林场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与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每年巡查林区8000余次,严打涉林违法行为,严守“一棵树不砍、一块石不采、一寸地不让”的底线。

坚持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原山林场坚持科学造林育林,依据立地条件和森林类型制定经营方案,细化抚育、改造任务。一方面强化森林抚育,对侧柏林、松林采取间伐、修枝、补植措施,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林分抗性;另一方面推进纯林、低效林改造,引种水杉、中山杉等数10个树种,改善森林景观。《淄博市原山林场2023年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获山东林学会林业优秀设计一等奖。

坚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山林场生物多样性丰富,共有104科,730种维管植物,其中包含国家Ⅰ、Ⅱ、Ⅲ级保护植物6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原山林内现有野生动物118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4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体系。近年来,原山林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救助站,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监测和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图说:全国林业英雄、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向前来参观的党员讲述原山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摄影:沙建龙

金色转化:推进绿色发展,打通金山银山通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就能够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释放优质生态的经济社会效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原山林场的实践,正是这一转化过程的生动印证。

上世纪80年代,原山林场开始“以副养林”,初期虽因经营不善负债4009万元,但仍坚持深化改革,终于探索出一条林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一场两制”改革发展模式。“一场”指国有林场,“两制”指既有事业性质的国有林场,也有企业性质的场办企业。1997年,淄博原山集团有限公司获批成立,自此实行原山林场、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山集团“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该模式破解了体制机制难题,构建起生态林业、森林旅游、文化产业、林下经济、教育培训等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新格局,助力原山摆脱“要饭林场”历史标签,其经验可供全国国有林场借鉴。

发展森林旅游。原山林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利用这一优势,原山人于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淄博市第一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相继打造了六个“山东第一”的特色旅游项目,景区配套宾馆酒店等服务设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生态链,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人次,旅游收入成为原山经济体系中极具活力的重要支柱,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赋能。

培育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原山林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开发了林菜共生、林禽养殖、林药实验等多元模式,让“绿色家底”释放金色效益。同时,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至周边农村,帮助农民提升科技生产技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丰富文化产业。原山林场创作出版书籍、报刊、音乐、视频、情景剧等文化作品百余部,多部作品获重要奖项及广泛传播。广播剧《原山情》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完美人生》被列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献礼影片,音乐情景剧《好日子》赴京汇报演出,五音戏《青山作证》参加保利院线全国巡演,纪录片《守望原山》《爷爷和树的故事》在全国省级卫视及重点网络平台播出。这些作品生动呈现原山人对党忠诚、担当奉献,推动荒山秃岭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嬗变的发展历程。

图说: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纷至沓来。摄影:孙铖

开展教育培训。在国家林草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7月,一座承载着林草系统干部职工奋斗历程和宝贵精神的红色阵地——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正式启用。2018年,原山精神被确定为首批12家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原山分院、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校原山分校挂牌;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等100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在此挂牌教学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基地。原山还依托“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全力打造研学教育基地,持续开展“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2024年,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基地、原山森林生态科普馆相继开馆,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上万名青少年参与生态研学,让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传播生态文明。林场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宣讲、科普大赛,职工代表林草系统参与中宣部大型展览讲解工作,广泛传播“两山”理念和原山精神。原山林场还积极开展挂职锻炼工作,先后接收了24个省市区的100多名干部在原山挂职锻炼交流。同时,与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多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党建共建、林业产业开发等方面合作,共同推动林草事业发展。此外,原山林场组建“爱心原山”宣讲团,2024年累计为全国党员干部作报告60余场,传播原山故事和林草精神。

红色引领:坚持党建赋能,凝聚林场发展合力

党建引领是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这是原山林场干部职工始终不渝的执着信念。原山林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原山林场之所以能够在全国4297家国有林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改革的一面旗帜,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林场党委始终团结带领全场干部职工,矢志不渝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自觉地做“两山”理念的信仰者、实践者和传播者。近年来,原山林场凭借在生态保护、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十佳国有林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图说:原山林场护林员在林区一线瞭望,及时发现和汇报火情,守护满目苍翠。摄影:曹钢

加强党的建设。原山林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林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在每年长达7个月的森林防火期内,林场党员干部带头坚守在最偏远、最艰苦的护林防火一线,真正做到了党旗红在林区、小组建在一线、先锋亮在岗上。

实施“党员五星级管理”。原山林场创造性地在全场党员中开展“五星级管理”,由群众来评星,让荣誉来定星,通过这种方式,使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争有标杆,营造了“有困难找支部,怎么干看党员”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定期开展“党性体检”和党员示范岗建设,激励引导全场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全场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构建“党建+”模式。原山林场注重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场属各党支部依据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党建+防火”“党建+林业”“党建+产业”等发展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营造“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良好氛围。68年来,无论是建场初期面对石灰岩山地开启植树造林的拓荒之路,还是经营遇挫时直面4009万元负债的严峻挑战,亦或是先后接收淄博市园艺场等四家濒临绝境的事业单位,原山林场都始终坚持了“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的理想信念,以坚韧不拔的奋斗姿态书写着林业事业的担当篇章。

国有林场是践行“两山”理念的主战场。新时代新征程上,原山林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始终做“两山”理念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全面完成包括生态文明传播基地、国有林场“两山论”转化示范基地、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国有林场共同富裕展示区在内的“两基地三区建设”,科学编制林场“十五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现代化林场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第十二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林业英雄、山东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 孙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