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索AI赋能教研教学,东莞市举办小学美术教学研讨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3:05:003月27日,以“数智全景式赋能美术教研教学”为主题的东莞市小学美术教学研讨首场活动在松山湖北区学校举行。
活动汇聚全市近200名美术教研员、骨干教师及广东省智慧教育应用名师团成员,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和名师讲座,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为传统美育注入创新动能。

小学美术教学研讨活动现场
课例展示:传统文化遇见智能课堂
在《名画复活了》课堂中,张璠玙老师运用动态影像生成与虚拟交互技术,带领学生对话唐代名画《步辇图》。学生通过AI解析画作历史背景后,在充分理解与掌握作者创作意图和绘画方法的基础上,运用ai生图技术,让古画新生,创作出一幅幅饱含情节的数字画作。
谢文兰老师的《草色新》单元课例以甲骨文破题,围绕“草”主题,结合春日景象,学生观察自然之草,并亲手设计“草”的象形文字,作品经高拍仪扫描呈现,形成一片创意草地,展现独特想象力。
何香吟老师则引入“AI草精灵”虚拟助手,学生通过平板语音提问实时获取中草药知识,课堂记录同步投屏形成可视化知识。两节课例通过智能工具实现“观察-创作-探究”闭环,重构传统文化教学场景。
技术为桥:构建“美智融创”教学体系
松山湖北区学校美术科组长钟志周现场演示“一脑五平台”智能系统,展现AI在教学设计、名画解析等环节的应用成果。省智慧教育名师团主持人张雪涛提出了“技术为桥、文化为魂”这一极具创新性的融合策略,强调以数智技术为沟通桥梁,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美术教学多种场景之中。
东莞市教研员詹逸然指出:AI的价值在于自然融入教学环节,而非炫技工具。詹逸然表示,AI应定位为不可替代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自然嵌入课堂环节,利用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互动,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帮助学生在信息爆炸时代筛选有效知识,达成“学有所用”的目标。
同时,詹逸然希望老师们先把AI“玩”起来,熟悉和驯化它是让它成为合手工具的基础,结合自身能力,多尝试在不同场景下应用它,减轻重复性工作压力、提升工作和教学效率。他指出,北区学校的实践表明,AI赋能需与学校教育生态深度融合,通过师生长期协作形成默契,既关注技术工具的合理运用,更注重课堂人文氛围的营造,最终实现技术创新与教育本质的平衡发展。
文 | 周晓玲
相关文章
- 恒帅股份2024年财报:净利润增长放缓,清洗系统业务承压 04-02
- 双港镇:科技大讲堂启迪新思路 04-02
- 红军学校里 处处是有“红展” 04-02
- 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最怕说这是“负责” 04-02
- 多地发文放春假,如何放引热议,专家:应逐步推进,给学生营造更宽松的学习空间 04-02
- 瞭望 | 增强婴儿:定制完美还是制造隐患 04-01
- 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成功举办邯郸市第一期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师资培训班 04-01
- “培养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