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想都想不到!在上海的年轻人如何搞钱?竟比主业更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1:44:00    

大公司财务与夜市甜品摊主;数据分析师与飞盘组织者;在校大学生与公司小老板.....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身份,在年轻人身上却可能随机组合出现。

本职工作完成之余,怎样利用空闲时间继续搞钱?当下,上海青年的副业五花八门。大家不仅在传统的金融投资领域寻找机会,也在新兴的副业和消费趋势中寻找财富增长的可能。

年轻人既懂打工人的忙碌,也有一双发现服务痛点的“慧眼”。本篇报道,沿着三位90后的“搞钱之路”,看当下创业者如何奔赴一个又一个新的风口,试图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注册会计师

摆摊卖提拉米苏

“九五后注册会计师摆摊卖提拉米苏”是管祥小红书账号的自我简介,他在两种身份间自如地切换。

管祥和他新开的甜品店。

七点起床,洗漱完毕,从滴水湖开车到临港奉贤产业园上班,管祥主业是家公司的财务。饭后午休,他忙里抽空,发布每日摆摊公告,开启线上预订。17点下班,马不停蹄赶回家,制作提拉米苏,准备出摊物品。18点半,出现在上海海洋大学门口,打开后备箱,摆好“叁号门提拉米苏”灯箱,联系校内兼职“跑腿”大学生取单,送至各个宿舍楼下。20点~21点收摊,回家清洗盘子、清点所需物料、复盘总结。零点躺下,不出三分钟,就能沉沉地睡去。

在临港创业第150天,管祥越来越庆幸,自己做对了决定。当初离开老家,跳槽到上海闯一闯,只是想“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上扔一块石子”。鼓足勇气开启生活的“盲盒”,竟然抽到了“隐藏款”。

成为一名“摊主”,完全是误打误撞。管祥跳槽到临港后,没有熟悉的朋友,下班无聊,就四处闲逛。无意间发现,大学共享区附近,夜晚烟火气十足,各式摊位,人流如织。他突发奇想,做个“夜市观察家”,拍些短视频发到网上,流量一下就爆了。

摆摊赚钱吗?摊主们有怎样的人生经历?管祥很好奇。但性格腼腆的他,不知如何开启话题,就亲手制作了提拉米苏换故事。“混熟后,大伙很喜欢跟我聊天。他们是一群特别可爱的人,非常热情有能量。即便生活遇到不如意,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重头再来。”这期间,管祥结识了一位02年出生的小哥,对方曾做过汽修、美容美发,开店亏了200多万元后,在临港摆摊卖蛋炒饭,生意红火。

在蛋炒饭小哥的旁边,管祥第一次出摊卖提拉米苏。

“你下班后有这么多空闲时间,做的提拉米苏也很好吃,怎么不试试出来摆摊呢?”一次闲聊时,蛋炒饭小哥的反向鼓励,点醒了管祥。他决定试试水,在小红书上发布准备摆摊的公告。结果出乎意料,第一天,三十多位大学生早早赶到校门口排队等候,没用半小时,几大盘提拉米苏就清空了,管祥忙得手忙脚乱,但他知道“这事儿能成”!

前来捧场的大学生中,有些是管祥在夜市闲聊时认识的;有些是露营社成员,曾因活动经费不足,管祥免费赠送过提拉米苏当赞助。“无意中做出的善举,有一天,会反过来形成推动我前行的力量。”

管祥在校门口摆摊,顾客几乎都是大学生。“和他们交流时,能感受到自由生长的生命力,鼓舞着我勇敢打破枷锁。过去在老家,只能按照既定轨道前行,有什么念头提出来,就会被反对的声音淹没。但在临港,我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夜市摆摊,生意红火,很多大学生前来购买。

如今,管祥的副业收入已经远超主业。他在港城新天地里新开了一家甜品店,店员和配送全是做兼职的大学生。每晚18点半,他依旧会去校门口摆摊。有人过生日、有人失恋、有人生病......他都会免费赠送提拉米苏,“吃口甜的吧,生活总会好起来”。


大学生娃衣创业

19岁赚“第一桶金”

99年的朱睿姿从来没有上过班,却在大二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她在东华大学读产品设计时做过各种兼职,画画约稿、钥匙扣设计。常年混迹互联网,18岁时,她的微博粉丝数就已经破万。

朱睿姿。

2018年,朱睿姿接到一位网友的邀请,合伙设计娃衣。她负责出图,对方找线下工厂出产品,利润对半分,第一单卖了几千套,“比以前一张张画图赚得多。”

彼时,娃衣在国内还是个冷门的新赛道。但朱睿姿跟合伙人敏锐地抓住商机。她们趁热打铁,线上招聘客服和仓储物流负责人,开了微店和淘宝店铺,在微博相关超话下发布信息引流。设计的第一批春夏娃衣上线后成为爆款,销售额30多万元,在娃圈打开知名度。“当时正好赶上了风口。”朱睿姿说。

棉花娃娃是一种玩偶娃娃,最早流行于韩国饭圈。韩国经纪公司将娱乐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制成有属性的10cm-20cm棉花娃娃限量贩售,深受粉丝欢迎。粉丝经济爆发出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力,2018年棉花娃娃在国内掀起了不小的风潮,2021年呈现“破圈”趋势,棉花娃娃与“娃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朱睿姿采购的各式面料。

娃友们养一只娃娃买几套甚至几十、上百套衣服并不稀奇。且娃衣更新速度比棉花娃娃更快,不断出现新的造型图,刺激着粉丝玩家持续收集新的娃衣。

学设计出身的朱睿姿,在审美上有优势,凭经验摸索出“养娃大户”们的心头好,可爱、清新的风格很受欢迎,一经推出就被市场买单。当同龄人在格子间里忙于生计,为职场披荆斩棘而一筹莫展时,朱睿姿已经凭本事吃饭,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

“我的物欲很低,赚到的钱都存起来了,不敢乱花。自由职业的好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很焦虑。”朱睿姿出生于江苏盐城,父母都是公务员,她看起来文静内敛,一旦打开话匣子,就会表现出超脱同龄人的成熟。

家中无人经商,创业路上,朱睿姿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踩过不少坑。比如,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跟厂家谈价。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行开始“卷”低价,她突出差异性,持续输出好设计,严格抓品控,赢得资深玩家的喜爱。

“脑海里始终绷着一根弦,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朱睿姿看来,打工的时候,只需要干对应的活,然后拿工资;但自己做老板,得样样精通,全方位把关,直接和用户交易,能感受到整个商业闭环,成长更大。

朱睿姿的工作台。

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家中一位长辈也决定中年创业,办了一个小型服装厂,做娃衣代加工。想法是好的,产品也过关,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产能始终提不上去,最后就黄了,几十万的本金付诸东流。

因此,朱睿姿分享创业心得时反复提及,“太想赚钱反而赚不到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才更容易成功。”


斜杠青年身兼多职

玩出“生意经”

如何搞副业?91年的黄夏杰很有经验。

沪漂多年,她在4A公司做过咨询、快消品牌做产品经理,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徐汇滨江摆摊卖首饰、每周一山当领队,黄夏杰不断尝试、越挫越勇,最大的爱好就是努力搞钱,身兼数职地搞钱。

周末,黄夏杰兼职做户外领队。

她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因为擅长给人提供情绪价值而广交好友。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藏在年轻人小众爱好里的“大生意”。

“宝子们!周五啦,快来前滩玩飞盘,一起释放压力吧~”继密室、剧本杀和露营之后,飞盘运动在年轻人之间悄然走红。热爱运动的黄夏杰很快“入坑”,成为飞盘俱乐部的主理人,每周五晚忙着组局摇人。她建了一个微信群,发布活动时间,大家就可以通过小程序链接报名参加,一般活动会分成新手训练营、提高营和对决赛。

“只要有手有脚就能来玩,规则很简单也容易理解,很快就能上手。”一次比赛通常持续两个小时,运动结束后,黄夏杰都会仔细询问参与者的体验和感受,给予鼓励。深夜到家,她也顾不上休息,连忙P图,把抓拍的单人照和大合照,发到朋友圈。

每周五晚,夏夏组织飞盘活动。

在黄夏杰看来,飞盘之所以能够成为年轻人在业余时间解压消遣的运动,主要是因为门槛低、强社交、无身体冲撞。对于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间两点一线的上班族来说,打一场飞盘就能认识不少新朋友。

“我是一个不喜欢停下来的人,虽然做副业没有挣很多钱,但不断尝试,才能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忙副业,高强度的节奏,夏夏甘之如饴。在她看来,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果,都要投入足量的精力和热情。

“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做副业。我明显感受到,如今年轻人学历更高,眼界更宽,姿态更务实,也更不屑于读书人的拧巴。做小生意的‘小确幸’,是一种捍卫自己生活的方式。主业也好,副业也罢,只要能搞钱,都是通往自由的台阶。”黄夏杰说。

【记者手记】

没事早点睡,有空多搞钱,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姿态。大家聚在一起,不爱聊八卦了,说起“副业”头头是道,越讲越起劲。

没有几份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铁”的唯有自己赚钱的本事。在不确定的未来里,副业就像是风险对冲。普通人用几千块钱成本,就能撬动起一门好生意,让人生多了副牌权。

和父辈“搞钱”青睐打工、开厂不同的是,这一代年轻人更加着眼于小处创业,通过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低成本低门槛的方式,赚得人生第一桶金。这背后,是创业需求变了:大家不想没苦硬吃,更希望顺势而为,做点让自己开心的小生意。无意中把自己的一个特长做成了一门生意,实现“兴趣变现”。

数字平台,也成为副业经济兴起的有力推手,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还通过算法匹配,将小众需求汇聚成规模化市场,为年轻人提供了相对来说“零成本试错”的创业舞台。

“不想无意义的内卷,而是希望有质量的活着。”爱搞钱的年轻人们,努力追求一种最大可能掌握自由的平衡,实现经济自由的同时,过不被定义的人生。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杨欢

编辑:龚紫珺

编审:戴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