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军学校里 处处是有“红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29:00今年3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复同意吉安市青原区的三所学校命名为“红军学校”。这三所学校,一所坐落在吉安市青原区公略路以南,另外两所则远在70公里以外的东固畲族乡。
校园里,红色元素随处可见,红色故事人人会讲。通过沉浸式环境、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黄公略的英雄形象已深植学生心中。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刘文琴、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曾庆扬 文/图
红军学校里“展厅”多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金黄的油菜花迎风绽放。走进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小学,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学校大门正前方矗立一块巨石,镌刻着“学英雄事迹,做英雄传人”的红色大字。国防书吧、红色书吧设立在楼梯转角,教学楼走廊也成了“微型革命历史展馆”。

每个班级都代表着1支英雄中队(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李会凤、曾炳春、黄公略……每个班级门口都有1位英雄人物简介,23个班,就有23位英雄人物,代表着23支英雄中队。校长兰才荣介绍,学校发挥少年先锋队组织作用,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英雄中队开展活动,传递英雄旗帜。其中,五(1)班被特别命名为“黄公略中队”,如今这面英雄旗帜已在青原区17所中小学飘扬。

教学楼走廊展示着“黄公略中队”的成长历程(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不远处的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中学里,正在打造的的“东固会师”主题标识引人注目。道路两侧的红色长廊,讲述着儿童团故事、反“围剿”故事、红军赤卫队故事以及黄公略生平,置身校园仿佛走进“东固红军展厅”。
在这里,孩子们用山歌传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书籍,清明节前往东固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我们还把《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编辑在学校微信公众号,让红色文化实现数字化传播。”校长郭建斌表示。

红色长廊讲述东固红色故事(受访者供图)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阵阵歌声从中国工农红军吉安黄公略红军学校传来。校长张小莉告诉记者,毛泽东曾三次赋词黄公略,分别是《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并称赞他为“飞将军”。学校便将这三首词改编成原创歌曲进行传唱,让师生在歌声中记住黄公略的革命功绩。
学校还紧扣红色基因传承,以黄公略等革命烈士的精神为核心,围绕画好一组画、唱响一支歌、练熟一套操、编印一本书、演好一部戏、上好一堂课、办好一个团、建设一个馆等,让孩子们在红色氛围里学习、成长。

孩子们课间练习军体操(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沉浸式、数字化、互动性,为吉安市青原区三所“红军学校”带来了特色。
“东井冈”里故事多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间相当,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
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小学前身是初建于1888年的涧东书院,也是东固革命的发源地,大批有志之士,如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赖经邦、高克念、曾炳春、汪安国、刘经化等人都从这里走出来。1923年,涧东书院改为东固平民小学。1929年2月,毛泽东从井冈山来到东固后,对苏区教育极为关心,把东固平民小学改为列宁学校。
东固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唐禹成告诉记者,1930年2月到1931年9月,黄公略将军曾多次来东固,待得最久的是1931年4月20日到5月16日,待了25天。1931年9月,黄公略率红三军向瑞金转移,到东固六渡坳时,为指挥部队隐蔽,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年仅33岁。经党组织慎重决定,黄公略被秘密安葬。
黄公略牺牲后,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苏区设置公略县,在瑞金和东固修建“公略亭”。东固公略亭如今就坐落在离东固两所学校不远的六渡村。

俯瞰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中学(受访者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列宁学校改为东固小学,1981年改为东固中心小学。1997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老红军的名义,在东固专项拨款新建一栋“八一教学楼”,学校更名为“东固八一希望小学”,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名。2002年原东固镇改为东固畲族乡,2009年学校定名为东固民族小学。
东固民族中学成立于1958年,原址在现东固民族小学。2001年迁移至现址,也就是曾经的东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20世纪那所“半工半读、耕读传家”的革命学堂,曾用锄头和课本共同浇铸理想。
2022年8月,人们终于在东固畲族乡六渡村找到黄公略烈士遗骸。2023年,为满足城区优质教育的需要,并纪念革命烈士黄公略,吉安市计划在青原区公略路以南建立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24年9月,吉安市公略路学校建成开学。同年9月25日,黄公略遗骸安葬仪式在江西吉安举行,吉安市公略路学校全体师生护送黄公略烈士“归队”。
考虑到三所学校与黄公略烈士的紧密联系,2024年11月,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政府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申办了“红军学校”,并于近期正式获批。2025年3月,东固民族小学、东固民族中学、吉安市公略路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小学、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中学、中国工农红军吉安黄公略红军学校。
“黄公略中队”里泪点多
3月27日,清明节前夕,吉安市青原区17支“黄公略中队”的少先队员们齐聚在中国工农红军吉安黄公略红军学校操场,一场庄重而热烈的“黄公略中队”集中授旗仪式暨清明祭英烈活动在此震撼开启。朝阳映照,队旗猎猎,誓言划破长空,“黄公略”这个英雄的名字在队员们心中激荡。

吉安市青原区17支“黄公略中队”集中授旗(青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01年,为纪念黄公略将军在东固六渡坳牺牲70周年,共青团青原区委和区教体局下发了《关于命名东固八一希望小学少先队五(1)中队为“黄公略中队”的决定》。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城辅导站总辅导员袁宝莹中校,从北京寄来了一面印着“黄公略中队”五个金黄大字的鲜红队旗。在创建“黄公略中队”的命名大会上,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女子先锋团团长王泉媛老人,应邀来到学校,参加授旗仪式。
当年8月,“黄公略中队”代表应邀赴北京参加“知党、爱党、跟党走”主题活动之全国少先队英雄中队共青团英雄班第二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活动。活动期间,代表们寻访了黄公略将军年逾古稀的女儿黄岁新。
谈到黄公略将军在东固六渡坳的壮烈牺牲,以及1964年随中央军委工作组专程到东固寻找黄公略将军的坟地的往事,黄岁新深情地说:“父亲永远为人民所怀念,我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再一次到东固走一趟,看看东固的山和水、看看当年苏区的父老姐妹,寻找父亲当年走过的足迹……”

黄岁新老人亲笔题词的“黄公略中队”队旗(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惜别之际,老人在“黄公略中队”的队旗上庄严写下:“我是黄公略的女儿,深知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希望八一希望小学的同学,继承革命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做新世纪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随后,她又双手捧着《黄公略将军传》,托着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黄公略将军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章,带着无限深情,赠予东固八一希望小学少先队“黄公略中队”。
这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这些纪念品一直珍藏在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小学红色展厅内,激励着东固老区儿童前进,启迪着新生代不断成长。

兰才荣校长为记者介绍红色展厅里的珍贵纪念品(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黄公略中队”在各级党组织和黄岁新老人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日益壮大。中队建立了“黄公略中队专刊”,深入开展红色日记、红色题材书画、红色经典作文竞赛和传唱革命歌曲、讲英雄故事、背诵红色诗词等活动,让英雄事迹渗透到孩子们心里,让红色种子不断生根发芽。
2024年9月25日,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青原区隆重举行后,为传承英烈精神,切实做好黄公略同志宣传纪念工作,共青团青原区委结合当地少先队工作实际,于10月份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启动“黄公略中队”创建活动。
中队辅导员带领队员们深入学习黄公略的英雄事迹,通过主题队课、查阅资料、拜访专家等形式,深刻领悟黄公略的革命精神。同时,大家群策群力设计中队标志、口号、旗帜,创作相关主题的书法、绘画、手抄报等作品,为授旗仪式的到来做足准备。授旗仪式现场,中国好人、东固革命博物馆退休讲解员夏淑英讲述黄公略的革命故事,生动的描述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英雄当年的英勇无畏。
赣鄱大地里红军小学多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于2007年启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多次复信指导下成长壮大。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500余所红军小学,成为遍及我国30个省市革命老区的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其中,江西就有近30所。
“江西是全国红军小学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仁杰告诉记者。
在中国工农红军东固民族黄公略红军小学红色展厅,三位小小红色讲解员身着民族服饰,系着红领巾,为记者讲述了东固革命根据地与“飞将军”黄公略的故事。

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述黄公略的故事(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我一开始加入红色讲解员队伍是觉得很光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被英雄精神所感染。”黄公略五(1)中队学生吴允坚说,他长大后也想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把黄公略的故事、东固的革命故事继续讲下去。

孩子们在红色书吧阅读(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曾庆扬 摄)
在兰才荣看来,把传承红色基因放到校园里,是对孩子进行思政教育的最好方式。“我们培养红色讲解员,编写红色校本教材《巍峨东井冈》等,就是为了让队员们更好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做根正苗红的接班人。”他表示,学校获批为红军小学后,责任更加重大,将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深入开展更多红色教育活动,培养新时代德美体健、勇于担当的“红军娃”。
作为“黄公略中队”第一任辅导员,他是孩子们最亲切的榜样;作为自幼成长在东固红色故事中的一代,他深感新中国成立是无数先辈付出的结果,更需要后代去珍惜。
相关文章
- 红军学校里 处处是有“红展” 04-02
- 年级主任多次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最怕说这是“负责” 04-02
- 多地发文放春假,如何放引热议,专家:应逐步推进,给学生营造更宽松的学习空间 04-02
- “培养社会满意的应用型人才” 04-01
- 守卫餐桌安全、防止校园欺凌……多地学校有了新帮手 04-01
- 城区校不挤,农村校不空!威海在全省率先全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04-01
- 汉滨区城东小学开展“推门听课”教研活动 03-31
- 坪山实验学校举行小初衔接英语课例展示暨教学研讨活动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