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芙蓉国评论】科技助残:一场回应生命困境的文明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6:34:00    

近日,一场以“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为主题的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在中关村温情展开,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助力残疾人突破桎梏、谱写生命交响华章。这场“科技与温度”的深度对话,成为当前中国回应生命困境、重塑生命边界、以科技赋能改善残疾人生活的文明实践。

文明实践事出有因,科技回应生命困境成助残新坐标。中国科技创新历来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重点方向。中国在部署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强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鼓励支持发展助残新科技、新业态。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已成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中国残联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发布了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科技助残创新案例,针对残疾人痛点全力打造科技助残新坐标,推动形成与科技强国相适应的助残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和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残疾人跨越鸿沟、超越障碍、摆脱困境,实现“平等、融合、共享”。

文明实践行必有果,科技重塑生命边界成助残新路径。一张薄如蝉翼的电极片,助力四肢瘫痪患者实现机械臂运动抓握水杯;能“看见”声音的AR字幕眼镜,让听力残疾人在无声世界架起沟通桥梁;智能外骨骼支撑脊髓损伤患者挺直脊梁,踏出受伤后的第一步……传统助残技术试图将残障身体校准至“正常”状态,而当代科技助残正转向可能性开发,在中关村论坛首设的残疾人领域平行论坛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走起来”的AI“硬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残疾人群体。每项助残科技成果,都宛如一把钥匙,悄然解开禁锢残疾人的枷锁,帮助他们摆脱身体的限制,重拾生命生活的尊严。技术发展的罗盘不应单指向所谓的“完美人类”,更应致力于创造容纳所有生命形态的技术生态。

文明实践未来可期,科技提升生命价值成助残新突破。从三千年前《礼记》描绘的大同社会,到今天中关村论坛的技术盛宴,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如一,而科技正在将这个古老梦想转化为可触摸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每个科技助残的突破,是文明火种的传递和人性光辉的闪耀。那些曾被定义为“不完整”的生命形态,也将通过科技的突破抵达前所未有的表达维度,或许这才是科技对真实生命最本真的回应——不是施舍般的拯救,而是谦卑的共舞。(李祥)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