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财经大学中亚研究院:财经视角看中亚 学科交叉育新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5:01:00    

浙江财经大学地处对外开放前沿,近年来敏锐把握时代脉搏,依托深厚的财经学科底蕴,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成立中亚研究院,致力于建设具有“财经辨识度”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务实高效的智库建设新路。

守正创新:构建“财经+”交叉学科新范式

区域国别研究,贵在交叉。浙江财经大学立足自身特点,守正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解现有难题。

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学校中亚研究院的建设思路清晰而坚定。没有简单复制传统外语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路径,而是独辟蹊径,提出并践行“财经+”的学科交叉新范式。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套系统的方法论。

所谓“财经+”,即以学校经济学、管理学为核心,深度融合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等学科,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生态系统。在这一体系下,区域国别研究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观察,而是形成了“税收+”“金融+”“产业+”“贸易+”“治理+”“文化+”的立体矩阵。

中亚研究院研究团队中不仅有国际贸易专家分析市场准入,还有国际税收专家解读财税政策,更有法律专家研判合规风险,甚至有语言文化学者剖析当地社会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这种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模式,使得研究能够直击企业“走出去”的痛点、难点与堵点,提供的对策建议也更具实操性。

学以致用:打造政产学研融合新闭环

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对策性、实用性”特征的学科,其价值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中得以彰显。中亚研究院自成立之初,便将“咨政、资商、启民、育人”作为宗旨,着力打造一个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

服务决策,当好“思想库”。研究院与国家部委、浙江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等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围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等重大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团队成员撰写的《中亚国家投资白皮书》《中亚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等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和专业的分析判断。

服务产业,当好“助推器”。研究院与浙江省贸促会共建研究院,举办“中国(浙江)—哈萨克斯坦企业家研讨会”等活动,为中哈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建设“哈萨克斯坦丝路学院”,开展丝路商务培训,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管理咨询与风险预警,真正做到“企业出海到哪里,研究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服务育人,当好“孵化器”。研究院依托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中亚经济”二级学科博士点,并积极规划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通过招收培养中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尤其是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打造了一支具备扎实经济学素养与深厚国别知识的青年后备军。

面向未来:构建合作发展话语新体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全球舆论场中,发出清晰、理性的声音,构建能被世界理解和认同的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浙江财经大学中亚研究院不仅满足于“看懂”中亚,更致力于“讲好”中国与中亚合作的故事。研究院连续成功举办多届“中亚(中哈)经济社会研究论坛”,邀请中亚五国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已成为国内区域国别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更重要的是,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始终指向一个宏大的目标:构建一套关于中国中亚产业分工、合作发展、共同富裕的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既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又充分尊重中亚各国的国情与文化;既包含宏观的战略构想,也充满微观的人文关怀,系统诠释了何为“互利共赢”,何为“命运与共”,为区域国别学研究提供了一份“浙财方案”。

未来,浙江财经大学中亚研究院将继续以独特的财经智慧,为架设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新桥梁,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柴志贤 郑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