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决实践问题,他的答辩一致通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9 07:10:00张百川在工程现场开展产品性能验证。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 杨文轶 李澈)5月27日上午8点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一间教室里人头攒动,一场备受关注的答辩即将开始。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式施行以来,学校首场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的答辩会。”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彭勃开宗明义地介绍。
和以往的答辩不同,摆在每位评委面前的不是学位论文,而是一份实践成果总结报告和几张成果鉴定书,5位评委中有3位是企业专家。
答辩主角是该校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张百川。他入学时,恰逢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工程硕博士招生,并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张百川觉得这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很吸引人,就报名参加并入选。次年,学校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他随之成为学院首批学生。
与多数同学不同,张百川有校内、校外两位导师,研一完成理论学习后,他就前往中石化工程技术研究院,进入企业实践培养环节。在校企双方导师指导下,他参与了一项企业正在开展的攻关项目:研发一种用于改善钻井液特性,以提升其效能和环保等级的添加剂。
在“试错—分析—调整”的循环中寻找相对最优解是工程实践的常态,此后近两年里,张百川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奔走在油田一线。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他的研究渐入佳境。
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学位法把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都可以作为硕士、博士申请答辩的基本内容。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百川与学校研究生院老师交流时了解到这项新规,就萌生了用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念头。对此他很有底气:今年春节前,自己作为骨干研发的产品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接下来可以推进批量生产和应用。
学校非常支持张百川的想法,前期专门为这场特殊的答辩量身定制了评审表格、改进了工作流程。
“张百川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答辩会上,企业评委、中石化工程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海波说。
看着扎实的实践成果总结报告和成果鉴定书,其他评委也纷纷表示认可。
张百川无意中成了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肖曦介绍,工程教指委此前开展的调研显示,今年各高校已有一批工程硕士学位申请者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这场答辩是一次创新探索,其引发的思考也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借鉴”。
“5位评委一致通过,建议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评价为‘优秀’。”听到这个经过严谨答辩程序得到的结果,张百川轻松地笑了。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9日 第02版
作者:记者 杨文轶 李澈
相关文章
- 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07-11
- 全国首创!江苏启动“专利产业化+认股权”改革 07-10
- 求是网评论员:“内卷式”竞争是怎么形成的? 07-10
- 多警联动入企业 “排、宣、防”三位一体护发展 07-09
- 【2025南京中招名校联播】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与南师附中携手,资优生再添“卓越英才班”新平台 07-06
- 【寿光】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 以走访探需求 用服务助发展——寿光市文旅局精准赋能住宿业高质量发展 07-03
- 61岁医药大佬吴永谦,收获一个IPO!市值突破110亿 06-30
- 新军校,28日正式成立,今年在吉林等15个省份招生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