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工人日报:微短剧,不能异化成挥向老年人的“收割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08:13:00据3月16日第一财经报道,近日,江苏一位老人因沉迷短剧,3年间斥资3.4万元积蓄充值解锁更多剧集。令人不解的是,多数充值行为都是在老人一知半解下进行的,甚至还在不知不觉中开通了扫脸支付,让付费变得更加容易。然而,实际退费却异常困难,不同的微短剧小程序之间来回跳转、责任主体分散各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微短剧市场的“吸金”乱象正被推向风口浪尖。
微短剧市场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野蛮生长。时间短、故事情节“简单粗暴”,吸引了不少观众。“韭菜”长起来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收割——一些微短剧小程序存在诱导消费、自动续费等问题,消费者投诉难、退费难。如有网民称,有的小程序“换了马甲”或下架视频,维权极其困难。
在诸多受害者中,中老年群体是微短剧“套娃式吸金”套路的“重灾区”。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中老年人触网,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让他们更容易沉迷,然而,对网络的不熟悉也让他们动辄成为各式陷阱的受害者。比如,一集微短剧往往只有一两分钟时长,解锁下一集需要一定积分,而积分需要用虚拟币购买,虚拟币又由充值获得,一连串操作下来,中老年人往往就入了套,不仅算不清楚一集折合多少钱,也不清楚支付的费用是如何流转的,稀里糊涂就成了被割的“韭菜”。
给中老年人支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在管理上,需要从国家到网络平台等相关各方的重视。比如针对微短剧诱导付费等乱象,平台、监管部门要尽好相应责任。如平台要规范微短剧入驻方的收费标准、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为先,强化告知义务;相关部门加大对“适老化网络陷阱”的识别和打击力度,保护广大老年网民的合法权益。在内容供给上,要增强优质精神文化内容的供给,鼓励创作方重视优质银发内容的挖掘,对粗制滥造、抄袭、价值观歪曲等现象予以打击惩戒。
在“互联网+”时代,需要“等一等老年人”的不仅是网上冲浪的体验,还有由线上到线下的实际权益。让老年人更好融入网络社会、数字时代,这是全社会都要做好的“功课”。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戴先任
相关文章
- 这个镇又一老年食堂开业 暖胃更暖心 04-03
- 潍坊奎文区北苑街道沙窝社区开展“银龄数字课堂” 04-03
- 石狮持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半年来已帮扶8名老年人 04-02
- 靠变「短」,能让「柠萌」们翻身吗? 04-01
- 涉智能门锁、充电桩……4月1日起一批国家标准将实施 03-31
- 步入中老年后要学会吃,少吃米饭和馒头,多吃这3样强过吃保健品 03-31
- 追问百度副总裁之女“开盒”素人:我们该如何筑牢隐私数据防线? 03-19
- 造谣“中石油直播称1升汽油等于800毫升”,安某某被判连续七日道歉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