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他们在汉阳“入戏”太深,人民日报点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12:00    

4月21日

人民日报刊发报道

《地方戏积极探索演出形式,展示非遗魅力

沉浸式演绎 请观众“入戏”》

聚焦在汉阳晴川阁景区上演的

国风环境式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

晴川阁前,和“张生莺莺”互动

节奏慢?听不懂?太老套?不存在的。夜幕降临,湖北武汉晴川阁景区的一场楚剧表演,引得市民游客笑声掌声不断,一些开场前还在刷手机的年轻观众,不到5分钟就津津有味地沉浸在剧情中。

这出戏是武汉楚剧院的国风环境式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这是我第一次看楚剧,没想到楚剧这么有趣!”来自河南的游客张女士说。演出中,她还主动举手“入戏”,为主角张生和崔莺莺的婚礼献上才艺表演。去年首演以来,该剧小剧场版演出获得好评。今年春节前后,该剧再次改编后进驻武汉地标晴川阁景区进行实景演出。

△《又从西厢过》在武汉晴川阁演出。段浩摄。

据介绍,在此剧中,除主角外,配角特地改说“汉普”,也就是带有武汉口音的普通话,既保留了武汉方言独特的幽默感,又让观众更易听懂。

△剧中丑角滑稽表演。段浩摄。

该剧中,更大的创新在于演员与观众的频繁互动。大约每10分钟便有一次邀请观众“入戏”的情节。被选中的观众上台后则“浑身是戏”,逗得其他观众哈哈大笑。此外,武丑将插科打诨与武戏表演融为一体,小旦们爽朗活泼,将花枪舞得虎虎生风,引来阵阵喝彩。

△剧中演员与观众互动。段浩摄。

“希望这出戏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真正拉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观众的距离。”武汉楚剧院青年演出团团长、《又从西厢过》导演余维刚表示,晴川阁是武汉著名景点,今年以来,许多来到武汉的游客慕名前来邂逅《又从西厢过》。

晴川阁深度游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汉阳知府范之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修建。其有“三楚胜境”之美誉,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世称“楚天第一楼”。

晴川阁占地8000平方米,由晴川楼、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和其他附属建筑群组成,可观两江汇流,游遗址遗存。2002年,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

△展厅从禹碑亭后方进入铁门关城楼处的一扇拱门进入。

如今,作为武汉唯一临江而立的古建筑群,其在古今交织的流动画卷里,尽揽江城风光,邂逅绝美夜色。

五一小长假的夜晚,这里还将上演《大禹晴川情》实景木偶剧等一系列精彩表演,可沉浸式体验“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故事。

明月与楼阁同框

长江汉江两岸灯火璀璨

一览“大江、大湖、大武汉”的雄奇隽美

就在汉阳晴川阁

感受时空千年的交错

(来源:汉阳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