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原风·文艺评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03:00□远岫
姚永刚是济源作协主席,新近送了我一本他的散文集《乡村的年轮》。序是散文家王剑冰所作。他在序中说:“一篇散文,如果让人感觉不出什么味道——哪怕是痛苦的味道,这篇散文还有什么意义呢?”王剑冰说,“永刚的散文,是有着我们想要的味道的”,他称之为“带有乡间泥土味道的自然写作”。
同为河南农村长大的70后,乡村生活我再熟悉不过。真有“味道”,还是文人间的客套,一读便知。春光正好,就着窗外的鸟鸣和将开未开的桃花,还有远处苏醒的田野,我开启了这场四季之旅——全书共收录文章60余篇,依季节划分为四辑:春观花开、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雪。每一季开篇之作的题目,正对应这一辑的大标题。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向来是文人最爱,他这是把岁月之美尽收囊中了。
用了三天时间读完,果然是四时风物,各有其美。这部集子还有个特征——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如书中《布谷声声催麦黄》一文提到的节气,谷雨过后是立夏,立夏过后是小满,“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收快打快进仓”。节气是大自然的时钟,分秒不乱,一步一个印记,直至大地丰收。这像作者的为人处世,规范严谨,持重守静,行稳致远,渐至佳境。
文中,有黄河人家、古意村落,也有城市灯火、美人为邻;有王屋山、武夷山,也有太行周庄和小秦岭;有故乡,有他乡,有清晨,有雨夜;有云有月,有人有事。可是不管他在写什么,我能读出两个字来:乡愁。乡愁的味道弥漫在他的字里行间,浓得化都化不开。
春天,他回望年少时光,在《芬芳在岁月里的桐花》中抒写:“是栗树沟那株高大的梧桐,唤醒了我那年少的记忆。”春风拂过,故乡桥头的桐花,是少年甜蜜的梦啊,怎能忘却。
夏天,他缅怀过往的纯真,在《六月》里感喟:“六月,让人心里踏实,劳动,真是医治浮躁的一剂良药,不妨在熙攘奔波的浮生里偷个闲日,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园。乡音虽俗,但情真真意切切,不掺杂一丝虚伪。”炎炎夏日,无论是田间的劳作,还是乡邻的家常,都能使曾经怀揣梦想、奔赴诗和远方的游子忘却忧烦,获得短暂疗愈。
秋天,他追忆那些流逝的韶光,在《梦里芦花》中叹息:“在这样的境遇里,我把异乡的黄河当作故乡的小河,在那亦真亦幻的人群里,找寻儿时的玩伴和自己。彼时,若有野笛响起,该是何等的幸运!”人人尽说故乡好,故人却在他乡老。岁月长河里,那些被遗忘的,那些曾经经历的,被他重新拾起,他一边寻找着最初的自己,一边将回不去的过往化成刻骨铭心的文字。
冬天,豫东平原的故居让他魂牵梦绕,在《林山散记》里坦陈:“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是无法治愈的怀乡病者。心,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对故园深深的眷恋。”中国人的怀乡情愫,是根植在血液中的。在朋友的老家林山,他想起故乡那些在城里讨生活的庄稼汉,那些无法掌控生活走向的漂泊者,再苦再累,他们也要在故乡盖上一处房屋,安顿乡愁,栖息灵魂。故乡庭院带给人的慰藉,莫过于此。
少时,曾买过一本乡愁诗选,书名叫《握一把苍凉》。里面收录的多是民国才子们思乡的诗句。在他们笔下,乡愁是痖弦北方梧桐树上镌刻的爱情,是余光中遍地垂柳的江南,是纪弦梦里的终南山,是卞之琳眼里的浮萍荷叶……永刚的散文,有着诗一般的语言,现在,我读着他的乡愁,沉浸在一圈又一圈的乡村年轮里,不能不想起那些苍凉凄美的诗句。但同时,作为当代写作者,永刚并没有忘记文学作品启发思考、传递价值观的功能——乐观、感恩,以及对自我、人性与社会的反思,始终贯穿在他的行文中。
流沙河把乡愁分为三个层次。他说,第一种乡愁,是出于恋巢的本性,是起码的乡愁;加上对生命的敏感,悲岁月的流失,就产生第二种乡愁,深层的乡愁;第三种乡愁,就如余光中的《呼唤》,是比前两种更深的,文化的乡愁。
有对乡村的回忆和记录,有对曾经自我的深度探寻,有对流逝韶光的悲悼,又有回归初心的精神寄托。可以说,《乡村的年轮》完整呈现了这三个层次的乡愁。
相关文章
- 开阳县紫兴街道:桃树认养 拓宽群众增收路 04-02
- 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在江西上饶鸣枪开跑 04-02
-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护航金银花产业发展 04-02
- 漯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等工作 04-02
- 绘就全域融合新图景——金昌市城乡融合空间规划工作综述 04-01
- 中原风·文艺评论 03-31
- 今年全市“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划定 03-31
-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你的睡眠好吗?很多人喜欢睡前泡脚,帮助快速入睡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