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光正好,看江西如何升腾起经济持续向好的蓬勃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5:30:00“烟火江西”里的经济活力
赣鄱大地,繁花似锦。南昌万寿宫升腾的瓦罐汤香气与非遗创意交相辉映,各大景区人头攒动与街头夜市火爆的夜经济勾勒出春日消费活力,景德镇陶溪川的釉色在数字经济中焕发新彩,江西锂电池产品出口畅销海外市场……热气蒸腾的春天图景里,跳动着江西经济的强劲脉搏。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今年以来,江西以系统思维打出促消费“组合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发放消费券超12亿元,撬动近100亿元消费规模,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拉动销售增长35%,家电换新撬动50亿元市场。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政策暖风”吹进了市井街巷,推动消费市场“春意盎然”。
今年一季度,5.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充盈“烟火气”最有力的证明。促消费政策与市井百态交织,升腾起经济持续向好的蓬勃活力。
透视一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5.7%的背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政策“添柴”燃旺消费之火,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引擎”。

金溪历史文化街区内人头攒动。朱海鹏/摄
市井烟火折射经济韧性。消费数据的跃升,不仅体现在统计报表,更书写在街头巷尾的热闹里。一季度全省餐饮收入增长11%,夜间经济规模突破400亿元,这些“人间烟火”里,藏着江西经济的韧性密码。银发经济“焕发新机”,针对1800万老年人口,江西推出适老化改造补贴,智能穿戴设备、康养旅游等消费增长迅猛。
跨界融合玩出新意,景德镇陶溪川将制陶体验与咖啡文化结合,单店日销售额破10万元;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引入汉服旅拍、非遗工坊,客单价提升3倍。这种“传统文化+现代体验”的模式,让消费既留“量”更留“价”。
供需双侧发力育新机。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得益于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端升级的同频共振。一季度江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消费支出增长6.2%,收入与消费的“双提升”形成正向循环。制造端“向新而行”,江铃汽车推出全球首款“钠电池”新能源车,三日预售订单破万;晶能光电MiniLED产品点亮北京冬奥场馆,带动相关消费电子销售增长25%。
从“江西制造”到“江西智造”,供给升级创造新需求。以打破要素流通壁垒为引擎,全省建成20个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损耗率从30%降至15%;“赣服通”平台接入6万家商户,消费投诉24小时响应机制让消费者敢花钱、愿花钱。
从“流量”到“留量”的升维。当前消费市场已进入“精耕细作”时代。江西敏锐把握趋势,推动消费品质化升级,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的同时,服务消费占比提升至42%,消费升级指数居中部前列。
南昌武商广场引入30个首店品牌,开业首日销售额破纪录;抚州仙盖山野生动物园采用AR导览系统,门票二次消费占比达35%,一系列创新实践表明,消费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经济活力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的全面向好,更蕴含于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迸发、社会预期的持续改善和发展信心的不断增强。当消费引擎全速运转,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厚实的底气。站在新的起点上,江西正以消费为笔,饱蘸民生之墨,在红土地上绘就更绚丽的“富春山居图”。(作者:梁云风)
春光正好 南昌“周末经济”持续升温
春光正好,微风不燥。与家人好友一起出游,共赴一场“家门口”的春日之约,成为越来越多南昌人度过周末时光的选择。
周末虽短,却也为城市周边游、餐饮消费等创造了足够大的空间,不断激发南昌消费市场新活力。记者兵分多路,探寻这场春日里的周末“好戏”。
向山而行:
“山系生活”重构周末消费版图
晨曦初露时,梅岭高路入云端观景台上已聚集了上百名等待日出的游客。随着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手机镜头纷纷对准天际线,将“西山积翠”的壮美瞬间定格。

作为南昌最高自然观景台,这里每到周末便上演着这样的“生活情景剧”。这个南昌市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正以独特的“山系生活”重构周末经济生态。
梅岭虽非崇山峻岭,却以“一步一景”的灵秀特质,引领着都市人解锁全新生活方式。“周末只要没事,我都会带孩子来爬山,体验大自然。”人群中,市民钟安安带着9岁儿子出现在镜头里,笑容灿烂。
“防晒帽、水壶、防晒霜、登山杖……”钟安安展示着手机里的购物清单,仅孩子的基础装备就花费了2000多元,其中一双800多元的专业登山鞋格外醒目,“暑假计划挑战更高海拔,装备升级是必要投资。”
除了户外装备,“山系生活”的消费场景离不开民宿和农家乐。
沿着蜿蜒山路来到招贤镇堎上自然村,一栋造型别致的房屋吸引了记者注意。屋内摆设古色古香,落地玻璃窗后的竹林轻轻摇动,屋旁的草坪、秋千、篱笆、小溪,勾勒出一幅山间生活图景。
这间民宿的主理人王亮红夫妇,曾经也是徒步、爬山爱好者。2021年,他们敏锐捕捉到梅岭山间旅游升温的契机,经过2年筹备,2023年底开业并迎来首批客人。
王亮红说,民宿只有3个套间,2间大床房,他们每到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就要忙起来,“住宿的很多都是亲子家庭,或者朋友和同学聚会,晚上在民宿休闲,白天就去山间徒步、看风景、吃农家菜。”
昨日中午12时,紧邻月亮湾景区的育新自然村,一农家乐的店主刘伟明忙着招呼客人。这栋三层小楼房,2层用来摆餐桌、1层用来住宿,“自家农房,平时在外面打工上班,放假就自己炒菜招呼客人,用的是自家田地里的新鲜蔬菜。”刘伟明算了笔账,光这一项一年能增加四五万元收入。
“来我们这吃饭的都是进山游客,这几年人气越来越旺,周末门口的停车位一位难求。”刘伟明说,家人都在身边,收入也增加了,他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很知足。
“现在光育新这一个自然村,就发展出了8家农家乐,2家民宿。”堎上村党支部书记刘绥盛说,这两年,村里还在尝试带领村民种植玉木耳、茶油等农作物,作为土特产品销售,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太平镇雷港村民宿集群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周末入住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带动周边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关联产业增收。
蟠龙峰巅的“云端咖啡”则演绎着文旅融合的可能。这家店主营咖啡、果汁饮料和简餐。“平日很多老人家来吃饭,周末家庭游、朋友一起来拍照打卡的也很多。”咖啡店负责人、37岁的创业者李龙告诉记者,现在工作日一天的营业额保持在千元左右,周末高峰期一天能卖出300多单,营业额超万元。

凭借城市中央公园的地理优势,湾里梅岭构建起“登山步道+日出观景+民宿集群”的完整产业链。湾里管理局以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实施“旅游+”战略推动产业融合,打造磨盘山森林体育公园、罗亭鲜花小镇等特色载体,培育出“半朵悠莲”“在芙山房”等28家中高端乡宿。都市人背着登山包走进山林、村民在自家门口端起“生态饭碗”……这里每一个游客、每一处民宿、每一家小店,都是一处“山系生活”样本,于绿水青山间生长出充满活力的经济新图景。
“滨海”风光:
打造家门口休闲新方式
这个春日,市民不必远赴海滨,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看海”的浪漫。随着赣江水位丰盈、沿岸景观提升,洪州大桥下、朝阳江滩公园等地的“海景”打卡点在社交平台爆红,带动露营、摄影、餐饮等周末消费热潮。
19日,记者跟随游客从滕王阁北园拾级而上,沿着游廊一路向北,过“章江晓渡”,来到滕王阁景区北扩片区。江水浩渺,赣江的壮阔一览无余。

在唐风宋韵特色的亭台楼阁和水天一色的“滨海”风景里,不仅有络绎不绝的游客驻足留影,更有身着华美汉服、妆容精致的佳人,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定格一幅幅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绝美画卷。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穿传统服饰在景点拍照打卡,高峰期店里日均客流量近50人次。”在滕王阁景区附近,一家汉服体验馆负责人陈煜琼告诉记者。
随着滕王阁北园免费开放,景区人气持续攀升,游客络绎不绝,周边街区各类古装租赁、古装体验、古风摄影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绣罗霓裳点缀着古老街巷,为这座历史文化地标增添了一抹流动的风景线。
再将目光移至洪州大桥下,作为新晋的南昌“看海”宝藏打卡点,每到周末,这里游人如织。

“我们是开车过来的,旁边就是免费的停车场,很方便。”正忙着将露营车上的“装备”一一卸下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趁着天气晴好,一家人来这里露营、野餐。记者看到,他们携带了野餐垫、帐篷、蛋卷桌、月亮椅等露营装备。放眼望去,洪州大桥下和他们一样带着装备前来露营的市民还有许多,江畔茵茵绿草上,一顶顶五彩斑斓的帐篷里人们放声欢笑,纵享“海滨”乐趣。
“再来几张,这里很出片。”在一处礁石旁,不少年轻人在此打卡拍照,与洪州大桥洁白的“昌”字形桥塔和湛蓝的水面亲密合影,留下难忘瞬间。
如今,在南昌看“海”,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江景,更能感受到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江面上,粼粼波光延伸至天际,宛如大海般宽阔。朝阳江滩公园里,后备箱集市开始热闹起来。
一辆辆私家车整齐排开,敞开的后备箱被改造成迷你店铺,暖黄的串灯、手绘招牌和飘香的咖啡,为傍晚增添了几分慵懒与热闹。
“冰粉、手冲咖啡、现调鸡尾酒……”摊主们热情招呼着来往的行人。一位卖特调饮品的年轻人笑着说:“这里氛围好,大家来‘看海’,顺便喝一杯,我们也能交到新朋友。”
“周末更喜欢来这儿消费,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在‘海’边露营、欣赏风景。”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夜幕渐深,江风微凉,耳边传来嬉闹声,后备箱的灯光映照着人们的笑脸。在这里,“看海”是都市人向自然的一场集体奔赴。
乡野新趣:
一村一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田野星空、赏花踏青、体验农耕……春日的南昌乡村,山清水秀、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广大游客追随春天的脚步,邂逅浪漫春日、品味田园农趣。
昨日,记者走进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只见树木郁郁葱葱,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院落掩映在花草树木之间,随处可见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美景。

近年来,湖陂村探索实施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的“三新计划”,成功吸引10余户新村民落地生根创业,实现闲置房屋资源转为农家书屋、咖啡屋、白鹭农场、鹭岛营地等乡创乡游空间,构建了“一片二园三基地”多元化业态布局。同时,依托金花节、露营节等各类活动,以“文创+农旅”模式推进村庄建设,助力乡村文旅多元发展,让小乡村逐步成为旅游热门地。
“真没想到,咱村子能发展得这么红火!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返乡了,大家靠着经营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还有当导游,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谈及村里的变化,湖陂村村民眉眼间满是藏不住的喜悦,话语里尽是自豪与幸福。
而在南昌经开区蛟桥街道上风景村塔下自然村,这里近万株野生映山红迎来了盛花季。绚丽的映山红漫山遍野,将山间装点得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打卡。

“我们是在小红书上刷到这里的美景,一大早,我就和朋友特意从东湖区开车赶来。一到这儿,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热烈盛放,娇艳欲滴,美得让人移不开眼!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真的太值了!”游客吴女士兴奋地分享道。
记者了解到,2024年8月,南昌经开区对塔下村实施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通过改善路域环境、人居环境,使村庄摆脱了“脏乱差”,实现了“洁齐美”,乡村“颜值”得到了大提升。同时,在梅岭山上修建了“雷锋尖”“凤鸣凰”2条登山步道,路边种满了紫荆花,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村里还有茶叶、茶油、土鸡和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2024年,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约20万元。
随着塔下村的知名度逐渐提升,游客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今年赏花期,预计游客数量将达到12000人左右,相较于去年和前年的4000人左右,有了显著的增长。”上风景村党支部书记龚小风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挖掘和发挥自然资源的价值,发展旅游经济。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摄影采风、亲子活动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与周边景点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塔下村的映山红景点,不仅是一片自然之美,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挖掘本土资源禀赋,持续推出一批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精品,让乡村成为大家向往的“诗与远方”。
“花样”南昌:
捕捉春色共赴一场“春日之约”
春风拂过赣江两岸,南昌的公园、街巷与近郊已然被缤纷花海“点燃”。随着气温回升,每到周末,市民游客纷纷走出家门,奔赴一场“春日之约”。
在南昌红谷滩区滨江月季园,月季花迎来了盛花期,姹紫嫣红的花朵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

走进滨江月季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芳香馥郁、沁人心脾,月季花色鲜艳,花形秀美,争奇斗艳,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如裙裾,有的单薄透亮似纱衣,有的小如蔷薇,玲珑精致,独特的月季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沉醉不已。“滨江月季园简直是花海,朋友圈都被刷屏了。”市民张佳鑫说,“这个公园靠在赣江边,视野开阔,空气很清新,而且这里的月季种植规模大,品种很多,我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和家人来这里拍照打卡。”
不远处,游客伍雨桐与朋友们在摆弄着帐篷,准备开启野餐模式。“我们是从吉安过来的,在小红书上看到南昌滨江月季园很漂亮,拍照非常出圈,就约朋友一起来玩了。”伍雨桐向记者介绍,“来到这里我看到有人露营野餐,就在附近商圈购买了露营设备,希望有一个开心的旅程。”
记者了解到,滨江月季园栽种月季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共计13万株月季,有扉扇、粉扇、朝云等60多个品种。以大花月季品种展示贯穿整个园区,同时布置有迷宫的丰花月季品种展区、微型品种展区、地被月季展区、藤本月季展区,还有蔷薇属的玫瑰、木香等品种,5月份将迎来最佳观赏期,花期将持续到11月份。

与此同时,南昌象湖湿地公园将春日的浪漫再次升级,月见草肆意绽放,粉嫩的花朵汇成浪漫的花海,宛如梦幻的粉色绒毯。一群身穿鲜艳服饰的阿姨们,手上彩色的丝巾随风飘动,与月见草一同绘就一幅绚烂的画面。
在这里,游客们纷纷开启了“赏花+摄影”之旅。专业摄影师驻场指导,为游客捕捉在月见草下的绝美瞬间,定格春日浪漫。
“一到赏花季,我们店的生意就特别火爆,尤其是周末,要接待好多游客,都忙不过来。”花丛中,摄影师王毅熟练地调整着相机参数,时而捕捉少女们在花海中的美丽,时而变换姿势拍摄特写。
“我很喜欢拍照,这里有这么好看的花海,当然要找专业的摄影师记录下来啦,希望每一张照片都能成为刷爆朋友圈的春日大片。”游客张佳思说。
近年来,南昌开启赏花热潮,赏花的背后,是经济的蝶变与跃升。面对赏花经济的季节性挑战,南昌突破“昙花一现”局限:黄马凤凰沟景区通过种植不同花期的花卉延长观赏周期;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计划引入四季温室花展;安义古村将花田与传统习俗结合,让“美丽效应”持续发酵……南昌正以特有的赏花盛景吸引着八方来客,“赏花+”模式不仅让游客拥有丰富多彩的春日体验,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人人都是服务员、处处皆有烟火情 江西文旅爆火的背后逻辑
4月13日晚,刀郎“山歌嘹亮”南昌演唱会落幕,3.2万名观众手中的荧光棒渐次熄灭,江西文旅的热度却持续飙升。社交平台上,“看完演唱会还能去哪儿”的攻略帖浏览量破千万,江西人纷纷在评论区“花式揽客”:“滕王阁夜景美到窒息”“拌粉瓦罐汤通宵营业”。事实上,这场文旅热潮的伏笔早已埋下——从网约车司机到派出所民警,从非遗传承人到“军装小哥”,江西人把“人人都是文旅服务员”的自觉,写进了日常的点点滴滴。
“的哥”化身“历史讲解员”
“您看这条路,当年八一起义部队就是从中山路向牛行车站进发……”网约车司机余策民一边驾驶,一边指着街景为乘客讲解。
这位27岁“的哥”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业余时间最大爱好就是研究历史。为了给乘客提供更专业讲解,他自费在网络上学习历史,还整理了上万字的历史资料。
“很多外地游客一上车就问‘南昌有什么好玩的’,这时候我就变身导游了。”余策民笑着说。他会根据乘客的时间安排,推荐“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万寿宫-滕王阁”的经典线路,还会绘声绘色地讲述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上个月有对北京来的夫妇,本来只打算在南昌住一晚,听我讲完海昏侯的故事,硬是改了行程多留一天。”
“现在平台上的好评越来越多,很多游客都是冲着我的专业讲解点赞的。”
公交行管员客串“诗词擂主”
“请看车窗右侧,那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复古铛铛车窗边,行管员章心萌手持团扇娓娓道来。她和20名青年引导员组成的“公交文旅团”,在铛铛车或双层巴士上策划歌词接龙、景点竞猜,让车厢秒变“城市会客厅”。
“落霞与孤鹜齐飞,请接下句!”章心萌发起挑战,车厢LED屏同步浮现《滕王阁序》动态画卷。当稚嫩的童声答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章心萌顺势递上定制书签作为奖品。
这种“沉浸式导览”服务吸引众多游客参与,有位香港游客在留言簿写道:“在摇晃的车厢背《滕王阁序》,仿佛穿越千年与王勃共赏赣江秋色。”

章心萌引导游客观光
特警兼职“摄影师”
“镜头往左偏些,把喷泉和双子塔都框进去。”秋水广场上,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史浩然半蹲着举起游客的手机充当人形支架,当喷泉跃至最高点时,他快速连按快门,定格下游客与南昌地标同框的精彩瞬间。这位90后小伙微信步数常年保持在2万步以上。从警至今,已经参与30余场大型活动安保,接受群众求助70余次。

史浩然为游客拍摄照片
“跨年夜那天,有个小女孩和父母走散了,哭得特别厉害。”史浩然回忆道,“我们一边安抚她,一边通过广播找人,最后在美食区找到急疯了的父母。”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帮忙拍照到指路带路,从寻找失物到紧急救助,史浩然用细微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游客。
民警打造“10万+守护站”
在滕王阁景区,滕王阁派出所民警谢琰和同事们同样步履不停。节假日期间,这里日均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最忙的时候,我们连饭都顾不上吃。”谢琰说。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派出所在景区内设立"暖心警务会客厅”,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便民服务。今年1-3月,他们推出的"证件回家"服务已帮助游客找回证件68件。
“现在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纠纷少了,感谢多了。”谢琰笑着说,“前几天还有游客特意送来锦旗,说是在我们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民宿主理人跨界“玩泥巴”
在景德镇,民宿经营者王强制陶艺术融入住宿环节,让游客参与拉坯、施釉和烧制全过程。王强介绍:“我不是专业老师,但想让游客真正‘玩’起来。”
去年,他接待一家北京游客,父亲是陶瓷爱好者。王强安排他们住主题民宿,次日指导拉坯,游客用自制陶器记录旅行,兴奋地分享到社交媒体。
“有个上海客人本来只住一晚,结果玩了三天,烧了十几件瓷器。”王强说。王强的民宿推出多种体验套餐,覆盖不同水平,平均游客参与率达80%。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景德镇陶瓷文化“活”起来。
非遗传承人“整活”白糖糕
“凭刀郎演唱会门票免费吃粉”——五妹汤店的活动,在演唱会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光顾。老板霍韬是南昌瓦罐汤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游客通过味蕾感受南昌魅力。
“很多外地游客第一次吃南昌拌粉,都会被辣得直喝水。”霍韬创新推出三档辣度套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此外,霍韬计划推出“学说南昌话送白糖糕、油条”活动。游客学说“嫩好”“嗦粉”等短语,即可获赠传统小吃。霍韬表示:“通过互动,传播文化,让游客带走南昌的味道和记忆。”
“江西‘出圈’了,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我们也要为江西文旅出点力。”这是霍韬在采访中总对记者说的一句话。
90后“军迷”变身“红色讲解员”

朱明智在八一广场拍摄短片
“这里是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地方……”在八一广场,身着八一起义军装的朱明智正在拍摄短视频。这位90后小伙,并非官方导游,却凭着一腔对家乡历史的热爱,成了南昌红色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南昌是英雄城,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和讲述。”朱明智说。他不仅自己学习研究,还利用业余时间,穿着这身特殊的“行头”,在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拍摄短片,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天南海北的网友生动地介绍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他的视频不追求华丽的特效,凭的是内容的扎实和讲述的真诚,吸引了不少粉丝。
“很多网友看了视频,都说想来南昌看看。还有些来旅游的游客,在广场上认出我,会主动过来交流,问我一些历史细节。”朱明智觉得,能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南昌、喜欢南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英雄气与烟火气交融” 南昌“五一”文旅盛宴启幕
近期,南昌再度入选“2025全球100目的地”“2025亚洲100目的地”,让世界目光聚焦这座英雄城。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南昌将推出怎样的文旅盛宴?
4月23日,南昌市召开2025年“弘扬爱国志奋进新征程”八一广场“五一”升旗仪式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五一”假期,南昌将以“英雄气”为主题,推出五大场景、六大玩法,邀请市民游客体验一场“英雄气与烟火气交融”的文旅盛宴。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利平表示,南昌已做好“舒心放心”的服务保障,让游客安心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去年“五一”假期,绳金塔举行“‘英’佑豫章,各显‘绳’通”活动。
文旅局长喊话:把“五一”假期交给南昌
在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利平看来,这个“五一”假期,南昌的吸引力源自这座城市的“英雄气质”。南昌人民血脉中的英雄精神,正将文旅产业“燃成燎原之势”。自2023年南昌市在八一广场常态化举行升旗仪式以来,已有近百万市民游客齐聚南昌,共同仰望国旗、高唱国歌。
万利平介绍,今年“五一”的升旗仪式既是一堂庄严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曲全民共奏的“英雄交响乐”。5月1日清晨6时30分,南昌英雄警乐团的公安民警将奏响《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抒发赤子情怀;南昌理工学院军乐团学子将以行进式演奏《爱我中华》《咱们工人有力量》,展现青春风采。96名国旗护卫队队员将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雄浑节拍,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阔步前行。现场特别设置“我与国旗同框”互动环节,邀请到场观众与国旗护卫队合影,让爱国情怀定格为永恒记忆。
“我们已经准备好提供‘舒心放心’的服务,再次向全国朋友发出‘放心把假期交给南昌’的诚挚邀请,让大家安心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万利平表示。
五大场景六大玩法诠释“英雄气与烟火气”
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芬芳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南昌将以“英雄气”为主题,推出五大场景、六大活动,欢迎广大市民游客来解锁一场“英雄气与烟火气交融”的文旅盛宴。
【五大主题场景营造节日氛围】
①滕王阁景区将化身“古今对话的时尚秀场”,主要举办“鎏光新境”南昌国际时尚周和“滕王雅集·华裳盛宴”汉服文化周;
②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欢乐无限的市井江湖”,主要举办“接棍”城市喜剧周和江右文化主题活动;
③绳金塔将举办“多元融合的国潮嘉年华”,主要包括“金塔祈愿·国漫潮动”活动和西湖水煮文化嘉年华活动;
④八一广场则奉上“庄严肃穆的英雄礼赞”,举行升旗仪式;
⑤瑶湖机场将带来“科技领航的蓝天盛宴”,举办2025年飞行嘉年华。
【六大玩法满足多元需求】
①“此城英雄·竞逐巅峰”。举办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全国藤球锦标赛、NBA街球霸王等体育赛事;
②“此城英雄·千年雅颂”。推出江西非遗大集和文博大集,“光影八一”灯光秀限时返场;
③“此城英雄·乐动山河”。林忆莲、王心凌、张惠妹等歌手将举办演唱会,《巴黎圣母院》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
④“此城英雄·漫游豫章”。开展凤凰沟景区夜游、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特色活动等;
⑤“此城英雄·百味江湖”。提供大士院传统美食、绳金塔国潮啤酒嘉年华等美食体验;
⑥“此城英雄·共享荣光”。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地铁延长运营时间至23时,提供行李寄存等服务。
来源:综合大江新闻、江南都市报、当代江西、洪观新闻
相关文章
- 高山杜鹃即将盛放!西岭雪山滑雪场景区4月26日起恢复开放,“五一”有特惠 04-24
- 春光正好,看江西如何升腾起经济持续向好的蓬勃活力! 04-24
- 洛宁县土桥村:牡丹花开醉游人 04-23
- 光影为笔、江水为墨:南昌一江两岸画卷璀璨 04-23
- 行走太原 “阅”见锦绣 04-23
- “五一”旅游市场全景解码:跨境双向升温,AI 赋能旅行规划 04-22
- 受关税影响 3月赴美外国游客数量加速下滑 04-21
- 古镇逢春 美景醉人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