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阅读,一个归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0:00    

大概三十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清晨,祖父领着我前往一座深山。

这座山,我一出门就看见了,仿佛就矗立在不远的前方。它被如轻纱的薄雾笼罩着,朦胧中增添了些许神秘。然而,它看起来那么近,走起来却那么远。

不记得走了多少路,问了祖父多少问题,也不记得听过了多少与祖父打招呼的声音,只记得这条路是那样的漫长,我是那样的无聊,祖父遇见的人是那样的多。不知道走了多久,我们一老一小转过了一个弯。转弯之前,我们的身后是稻田、民居、农人,还有升腾而起的袅袅炊烟;转过弯去,映入眼帘的世界仿若仙境:大山高耸入云,丛中溪水潺潺。一路草密花繁,鸟鸣山幽。突然间,深山古刹钟声悠然回响,在山谷中回荡一圈,又飘然远去。远处一线悬泉,如绸似缎,静寂无声。“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彼时,我的疲惫一扫而光,像一只小鹿,蹦跳在曲曲折折的山间小道上……

三十年来,我常常想起那次远足。祖孙的跫音,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也许,它一直在等待我重新发现。

“没有轻舟像书籍一样/带我们远走他乡/没有骏马如满页的诗篇/跃动奔放/最穷之人也能踏上这段旅途/不受路费之苛敛/承载人灵魂的马车/向来是如此素俭!”

当读到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无舟如书》,我童年深处的记忆被唤醒。那次远足,如同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出发,起初会有对艰深文字的畏惧,进而枯燥乏味将我包围。但一路前行,终逢繁花似锦。这使我体悟:所有的出发,只要不放弃,终究会遇上属于自己的庆典。

即便没有庆典的阅读远足,依旧会有幽谷跫音、溪水潺潺、空山鸟啼的回馈。这些风物,即便装在高像素手机相册里,也比不上身临其境的体验。有些风景,需要走至近处去看,正如有些书,需要用心去读……

如果置身敦煌,鸣沙山的沙粒里或许埋着半截汉简,风一吹,便听见张骞的驼铃声声。走在长安古道上,读汉读唐,瓦当青苔,檐角风铃,都似故人絮语……徜徉于江南水乡,手中的诗集,早已是沁黄的底子,像极了故乡那轮苍茫的落日,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如同童年时与祖父走过的那条山路,曲曲折折。它们营造的意境,就像云雾笼罩的大山,文字与风景刹那通了魂魄。长江的哲思,黄河的浪漫,都会在阳光里泛起涟漪。放下手机,丈山量水,目看神会,不让斑驳的典籍成为电子屏幕手下的败将,不许泛黄的旧书在书架上蒙尘,也跃马前沿理论,持一柄折扇,半日静坐,看尽阅读的风景。

每一次这样的出发,归来后,走上讲台,我带回的就不再是风尘仆仆,而是整个旅途的星辰大海,山水田园。蓦然间会发现,这些风景都能交汇于一间小小的教室,滋养这间教室的春夏秋冬,朝朝暮暮。

中国教育报的年度百本书单,是一百座山,一百条河。山的幽静,河的喧腾,在召唤着我们。一起出发吧,去跋山涉水,看山间薄雾,去风餐露宿,听虫鸣鸟啼。山水风露之中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或许,这种旅行,时间很长,路途很远。我们依旧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出发。这条漫游的路上,可以寻回过往,找到现在,也能看到未来。

我们就在第一缕微光显现时驱车出发。追寻航程,穿越广袤世界,在许多星星之上留下辙痕。在神圣的白昼与黑夜,走遍他乡与故土。泰戈尔说:“距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却最遥远……旅者要在每个生人的门前叩击,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们要在外面的世界里漫游,才能走至圣殿的最深处。”(《吉檀迦利》)

我们的圣殿是书房,也是教室。只有走到书房的深处,看遍了山岭坡原的风光,才有可能走到教室的最深处,听见江河湖海的涛声。好书就在那里,它小小的窗扉早已开启,我们只需策马扬鞭,任何一次嗒嗒马蹄的响起,都在传递一个声音:我不是过客,而是走向它深处的归人……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3日 第09版

作者:匡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