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市州观察丨“古驿站”转型“新支点”: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江主动当“支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8:31:00    

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

近日,内江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双圈”联动重要支撑,推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新成效。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曾以“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闻名的内江,正从地理层面的“驿站”向着区域经济层面的“支点”转型。

强骨健肌

完善交通和产业配套

4月30日,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内江段施工现场,重型压路机隆隆作响,工程师张伟的对讲机里传来指令:“马鞍山枢纽路基压实度必须达到97%。”不远处,成宜铁路的银色轨道绵延通向远方。

交通物流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位于成渝古驿道的中间节点、拥有四座古驿站的内江,自古以来便是川内一处重要交通节点。近年来,内江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更为高效的立体交通“骨架”。

一方面,内江着力构建“八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2025年内江绕城高速公路通车后,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358公里;另一方面,内江不断织密铁路网络,成渝高铁、绵泸高铁内自泸段、成宜高铁等建成投运,每日近百趟高铁穿城而过,让人流物流更加畅行。

交通基础设施“骨架”日趋强健,配套产业“肌肉”也在同步生长。

在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全封闭车间,机械臂正为长安汽车雕刻曲轴配件,在精密机床的嗡鸣声中,技术主管王磊盯着实时数据屏说:“重庆客户要求误差不超过0.002毫米,我们的合格率达99.98%。”

在20公里外的内江埃普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工程师忙着调试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设备。“产品用于为重庆锂电池生产作配套。”该公司总经理周明辉介绍。

这些场景印证着内江与重庆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深度耦合,两地的生产线通过数据系统实时联动,构建起“研发在成渝、配套在内江”“头部在成渝、链条在内江”的产业协作格局。

造血筑巢

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依托科技创新,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也是内江向“支点”转型的关键举措。

4月28日,内江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内江共建集成电路联合创新中心,就人才培养、产业规划、成果转化等工作开展深度合作。“合作将有力推动内江集聚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助推成果转化。”内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实例为证。2022年内江便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建设。“中试平台的不少成果已经推向成都和重庆的市场。”该中试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引育方面,内江注重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近年来,内江通过不断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获评“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等称号。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6万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1.8万人。“内江将以全面融入全省雁阵格局之势加快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地。”内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太快了!”来自重庆市荣昌区的企业家刘建国在内江隆昌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通过“川渝通办”系统提交申请,仅2小时就完成了跨省分公司注册。“以前要跑300公里回重庆盖章,现在数据跑腿就行。”这样的场景在隆昌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已成常态……制度层面的“破壁”,内江的改革也已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