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共植左公柳 同铸中华魂”—— 哈密市举办2025年“植柳日”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43:00    

央广网哈密4月9日消息(记者丁安) 4月9日,以“共植左公柳 同铸中华魂”为主题的2025年新疆哈密市左公柳“植柳日”活动在宗棠路凤凰台大营举行。

此次活动由哈密市委宣传部、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主办,通过“植柳”赓续历史文脉,传承家国情怀,促进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连环画《左公柳》首发仪式现场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1874年始,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时,沿途广植柳树以固风沙、荫行旅,鼓舞士气、凝聚民心,留下了“左公柳”这一象征爱国精神与生态智慧的珍贵遗产。如今,哈密市作为左公柳的重要传承地,存有全国数量最多、状态最佳的左公柳群落。

此次活动以植柳为纽带,联动湖南岳阳、河南开封两地开展共植“左公柳”活动,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植柳现场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哈密市四套班子领导,左宗棠第五世嫡孙左文龙、左宗棠墓园看护人黄均夫妇及社会各界代表1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植柳仪式、文化展演及游园活动。

活动以西部计划志愿者朗诵《颂辞》开场,青年之声激昂诠释新时代家国担当。仪式中,河南开封黄河河务局向哈密赠送6棵焦桐苗木,寓意“山河共济”;哈密市领导与嘉宾共同点亮“左公柳分布地图”,展现哈密在左公柳保护中的突出贡献。河南画家刘剑伟捐赠油画《左公柳》,以丹青再现历史风骨;哈密市关工委组织创作的连环画《左公柳》首发并赠予学校,助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推出“云植柳”活动,邀请公众线上认养左公柳,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

左文龙与哈密学生共同植柳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在场嘉宾与各界群众随后参观左宗棠历史文化公园,从“固疆功绩碑”到“家国长歌园”,重温左公舆榇出关、屯垦戍边的壮阔史诗。各族儿童共绘左公柳长卷,以稚笔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儿童与老师共绘左公柳长卷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在家国长歌园内,各族群众共同种下68棵新柳,这些柳苗均由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技术人员采集百年左公柳母本枝条扦插培育而成,寓意左宗棠68岁时驻节哈密、底定新疆的历史篇章。

左文龙在活动现场植柳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哈密市第五小学六年级学生努尔巴努·阿里木在“植柳日”现场对记者说:“今天我收到了《左公柳》连环画,还亲手植下了左公柳,我很自豪。种植‘左公柳’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改善环境,我们要把左公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活动当天,凤凰台大营赶大营集市热闹非凡,哈密特色农产品、非遗手工艺品及左公柳主题文创集中展销,吸引群众参与。活动将左宗棠历史文化融入文旅业态,融入市民生活,更让市民在体验中感悟历史与生态的双重意蕴。

活动现场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哈密市以‘植柳日’为载体,通过重现左宗棠植柳的历史记忆,系统构建‘左公柳’这一凝结家国情怀的文化符号,以植柳实践唤醒公众对边疆治理历史的认知。”哈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建军表示,“植柳日”活动以柳为媒,串联湘豫哈三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着力打造兼具生态价值与人文内涵的公共仪式,赓续历史文脉,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哈密经验”,未来,哈密将持续挖掘左宗棠文化内涵,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左宗棠历史文化品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与样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