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AI+_____?在湖北能创造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5:04:00“小初小初,请制作一段海鸥在天空飞翔的视频。”4月14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走进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3D数字人——小初3.0进行了互动。当记者发出语音指令,小初仅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便成功生成了一段视频。尽管这个交互过程看似简单,但它实际上标志着大模型交互新时代的开启。
近期,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全国运营总部正式落户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它不仅将推动人机交互应用的发展,还将致力于打造典型示范场景,并在政务、医疗、金融、交通、制造、法律、教育、税务等专业领域实现行业垂直模型的落地应用。
AI正加速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

AI+数字人,开启大模型交互新时代
记者在生成的视频中看到,一群海鸥在海上飞行,身姿矫健而灵动。远方是连绵起伏的山,湛蓝的天空与澄澈的海水融为一体。这是小初根据记者的语音指令,生成的5秒视频。

随后,记者让小初生成一张她在黄鹤楼打卡的照片。小初当即响应,一张她与黄鹤楼合影的高清照片呈现在记者眼前。此外,小初还能完成文本创作、知识问答、图文音理解、音乐生成、3D理解、信号分析等。

以往我们与大模型交互,主要通过App或者web端。而身着一袭楚风衣衫的小初,眉如远黛、温婉优雅,让人心生亲近,对象感十足。小初还能在更多场景,为特定人群提供便利和互动。
小初的实力不容小觑。最新升级的小初3.0,基于“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体能力打造,融合了“紫东太初”首创的多模态RAG增强检索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实现了文本知识的精准检索和高效生成,更突破了传统限制,能够对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进行智能提问和解析。同时,小初3.0的大脑能力支持高度自由配置,能够无缝对接大模型、智能体以及各类外设设备,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场景需求。
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紫东太初”大模型3.0版本,可实现像人一样逻辑思考。

AI+机器人,打造具身智能平台
躺在床上就可以喝到水,多少人幻想的场景正变成现实。
3月28日,“紫东太初”具身大模型亮相。这个机器人收到指令后迅速响应,以极高的精度识别出水瓶所在,并精准锁定对方所在方位,灵活移动至目标地点,将水稳稳当当地递到指定人员手中。

不过,“紫东太初”全国运营总部正在为武汉的机器人们打造“大脑”。“围绕湖北省人形机器人布局,开展具身智能平台建设。如将‘紫东太初’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让机器人完成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判断,让机器人理解指令的意思,判断该做的动作。”武汉紫东太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
目前,“紫东太初”全国运营总部瞄准光谷正在建设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后续将专门负责训练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更聪明。

AI+科研,重塑Al for Science科研范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显著提升,AI for Science正成为重塑科研范式的关键驱动力。3月29日,基于“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3.0打造的科学智能平台正式发布。
“紫东太初”科学智能平台依托多模态大模型的底层能力,融合科学文献与泛模态数据理解,结合开放工具协议,构建科研开放平台。该平台支持跨学科模型与工具的高效接入调度,实现大模型与专业模型协同的科研开发新模式,通过构建L1层级模型应用框架,打造从科学任务规划到工具调用的全流程闭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通过大模型完成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问题的推演。例如,将“紫东太初”运用到生物制药领域,在生物药性分析以及合成药物分析环节,打破过往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借助高效算法,能更快速地、更具规模地完成海量数据处理,为生物制药研究开拓出全新的高效探索模式。”武汉紫东太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介绍道。
据了解,“紫东太初”科学智能平台已在地理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开深度探索,推动科研效率飞跃。
AI+产业,建立行业应用综合性平台
在医疗行业,传统的骨科器械整理工作高度依赖人工,繁琐且易错。医护人员需要手动清点各类器械,如骨钉、接骨板、手术刀具等,逐一核对型号、规格、数量以及有效期等信息,这个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还容易因人为疏忽导致错漏。
为提高这一环节的效率,2023年,九州通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紫东太初”大模型,携手研发出骨科内植入耗材系统“骨科嫦娥”智慧系统。该系统能在手术治疗周期内,对骨科复杂植入物和工具进行智慧识别、全程追踪、报表统计、能效分析、数据查询及共享协同等闭环式、智慧化管理。目前,“骨科嫦娥”智慧服务平台能自动识别并管理1万多种医疗骨科器械和耗材,上线后已被200多家医院采用。

“紫东太初”大模型还与华工科技合作,以提升高精度激光焊接技术。目前,其焊缝识别效率相较传统技术提升50%。
据了解,“紫东太初”大模型已与湖北120多家企业、机构建立合作,以提升生产、管理效能。“依托武汉雄厚的产业基础与独特优势,全力打造极具产业特色、拥有强大行业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产品。我们要围绕‘AI+’,深度融合制造、医疗、金融、造影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功能多元、覆盖广泛的应用场景体系。”武汉紫东太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说。

除了这些,还有“AI+政务”“AI+交通”……一系列以“紫东太初”大模型为基底的“AI+”生态逐步完善。“紫东太初”全国运营总部之所以落户武汉,正是看中了湖北的产业优势。
湖北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6个。湖北还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基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车谷”到“光谷”再到“药谷”,湖北正驱动AI与百业双向赋能,在科技向善的征程中,续写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传奇,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张益恒)
相关文章
- 4-4!疯狂进球大战,武汉三镇连追3球绝平北京国安 04-15
- 今天,刷屏了!突现涨停潮 04-15
- 关税风暴中这家中企竟然宣布逆风出海,征战高端市场,是真的 04-15
- 激发消费活力,推动车市繁荣——2025齐鲁春季车展圆满闭幕! 04-14
- 武汉新增一批社区“幸福食堂”,年轻人也爱去吃 04-14
- AI+_____?在湖北能创造什么? 04-14
- “爱心长跑” 04-14
- 方向盘加热功能还得付费订阅 新能源汽车消费纠纷调查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