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米SU7高速事故多个疑问待解,智驾与安全的天平如何平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32:00    

3月29日深夜,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撞向隔离带,随后爆燃起火,三名年轻生命戛然而止,该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4月1日中午,小米官方首次发声称对此深感痛惜,情况说明中提到:“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网友发布的事发后涉事汽车图片

当116km/h的时速、97km/h的碰撞数据与烧毁的车架并列于公众视野,技术安全与生命代价的天平亟待重新校准。而车门是否锁死阻断了逃生通道、车企与家属沟通迟滞、智能驾驶权责的模糊边界,则将小米汽车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家属质疑:从未得到小米方面的主动联系

小米汽车官方回应部分事故疑问

4月1日13点42分,微博账号名为“诗雨370491153”的用户发布了一则消息,该账号的介绍显示其为当事人家属王女士。她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后家属的经历和感受。

王女士提到,小米公司曾发布通告称会成立调查组,但自事故发生以来,小米方面从未主动联系过家属,也没有打过一个慰问电话。她得知小米仅将车辆拉到北京进行鉴定,但对于家属的疑问却避而不谈。王女士质疑: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为什么会自燃?车门为什么会被锁住?这些问题都是家属的困惑,他们只想要一个说法。王女士希望小米能够正面回应家属的疑问,而不是回避问题。她还质疑小米所谓的调查组到底在调查什么,为什么至今没有联系家属。

4月1日晚间,小米汽车也通过微博官方账号,针对小米SU7高速事故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回应。

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

小米汽车:“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到非车主本人在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30日,我们的专项小组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们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3月31日,在警方指导下,我们尝试于4月1日下午与家属会面。截至此次答网友问发出时止,我们仍在等待会面通知。我们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事故后,车门是否能打开?

小米汽车:“我们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分析事故时车门是否可以打开。目前,就事故时车门是否能够打开,没有准确的结论。”

车辆发生事故后为什么会起火?

小米汽车:“事故发生后,当地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目前仍在调查中。

基于目前已知情况,我们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我们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目前暂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雷军深夜发文

回应“SU7爆燃致3死”事故

小米SU7事故发生72小时后,小米董事长雷军在4月1日深夜发表微博进行了回应。雷军表示,他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逝者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全文如下:

在雷军发布声明后,“诗雨370491153”留言称,“希望说到做到”。

谁该为SU7事故买单?

背后责任方引争议

关于事故的责任方也是一个很大的争议点。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从小米提供的数据来看,事故发生前司机出现接管,理论上讲,人为接管以后发生交通事故,车企就不担责任了。由于智能驾驶技术才刚刚普及,渗透率并不高,不排除系统本身存在bug的可能,更不能排除系统bug导致事故的可能,但问题是现在关于车子的后台数据,车企没有交给第三方托管,事故调查的数据均是由车企提供,这就像在责任的划分中车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同时,这个事故反映出市场宣传的一个误区,从理论上讲,智驾是分为L1到L5级的,从技术上讲,我们现在所有的智驾车都没有达到L3级,如果达到L3级,驾驶员才能在高速公路双手离开方向盘,但是车企为了宣传营销,避开了L2、L3的说法,另辟蹊径找了个别的词NOA,还有特斯拉的FSD,严格来讲这都是不符合国际标准的,久而久之就会对消费者造成误解,行业亟需出台一系列标准。

这次事故不仅是一起悲剧,更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警示。小米SU7爆燃事件提出了生死之问:当车企用代码重新定义出行时,是否也该用敬畏重新定义生命的价值?在智能驾驶的星辰大海里,人类需要的不仅是更快的芯片,更是对生命更深的谦卑。小米能否直面问题,重构安全承诺,将决定其造车之路的走向。

资料来源:南方+、风口财经、大众新闻·海报新闻、雷军微博、小米汽车官方微博、每日经济新闻等

(大众新闻编辑 金雪 张明月 整合 策划 单青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