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岳不群影射的是谁(康有为就是岳不群的原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10:38:16康有为就是岳不群的原型!堪称中国历史上天字第一号伪君子
讲谭嗣同的文章发表后,有热心的读者在底下留言评论说:“康有为和岳不群一样,都是历史上最虚伪的伪君子!”坦白讲,把康有为这个历史人物和岳不群这个武侠人物拿来比较,确实有点“惊世骇俗”了。但是金庸先生也说过,他的武侠小说其实写的是历史。要这么解读的话,那今天笔者也来一回“关公战秦琼”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康有为的生平。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是广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晚清时期的广东因为鸦片战争的原因,很早就打开了国门,也成了当时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火种的发源地。不管是康有为还是梁启超,以及之后的孙中山都出身于广东。但和其他人不同,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祖父以及叔父都在清朝做过不小的官。
康有为十一岁时父亲去世,跟随祖父接受了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这时,太平天国失败不久,他开始“频阅邸报,览知朝事,知曾文正、骆文忠、左文襄之业,而慷慨有远志矣”但后来由于科举不顺,康有为将兴趣转向了西方文化,开始“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可以说青年时期的康有为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物。
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甲午海战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年康有为正好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在一腔爱国热忱的鼓动下,他联合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开展了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
此时的康有为堪称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但是“公车上书”被拒绝代呈,光绪帝没有看到。之后康有为也高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光绪帝亲自召见了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虽然在戊戌变法中有很多精兵强将,但是真正在幕后策划的还是康有为,他堪称戊戌变法的主谋人物。
戊戌变法只施行了103天就被顽固的慈禧给废除了,她还软禁了光绪帝,残忍杀害了包括谭嗣同在内的“戊戌六君子”。但是慈禧最痛恨的康有为却逃走了。在逃跑途中,康有为说自己是“奉诏出外求救”——“过承知遇,毗赞维新,屡奉温室之言,密受衣带之诏”。当慈禧听说后,更是怒不可遏,遂向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之后,慈禧更是命令李鸿章将康有为在广东本籍的祖上坟墓尽皆铲平,以儆凶邪。
在康有为的流亡途中,他数次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论战。面对孙中山提出的请他“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康有为却驳斥说:“今上圣明,必有复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惟有鞠躬尽瘁,力谋起兵勤王,脱其禁锢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所以康有为被视为保皇党。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终于回国,此时距离他流亡海外已经有十五年了。但是此时的康有为已经从进步的维新运动领袖,变成了一个保守的顽固派。他移居上海创《不忍》杂志,主张“以孔子为国教,配享天坛”,说是“若今不尊孔,则何从焉,将为逸居无教之民欤?暴戾恣睢,以快嗜欲,而近于禽兽乎,则非待烹灭绝种而何?”
此时虽然已经是民国,但康有为依然对清廷忠心不二。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遭通缉,再次潜逃上海。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去一位广东同乡家中作客。回家饮了一杯柠檬红茶,腹痛如绞,20个小时后于清晨5时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