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啥样?影视剧里大都拍错,三国刘关张兵器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2 08:21:52    

编者按:俗话说,是这“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自古以来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而人们对于这三人的憧憬和喜爱,也爱屋及乌的让刘关张三人的兵器,成为了人们所熟知的神兵利器。不过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西游记”猴猪沙师兄弟三人的兵器一样,刘关张三人的兵器其实也有许多讨论,那么他们三人的兵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老实说,虽然《三国演义》也是结合了大量民间故事,但是作者罗贯中对于其中战斗和兵器的描写,比起《西游记》来说简直是惜墨如金。比如刘关张三人打造兵器,就只简单写了:“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



这三个兵器中,最出名,同时也是形象最明确的,基本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过和今天带有龙纹的华丽版青龙偃月刀相比,在明代插画中的青龙偃月刀还是相当的朴素,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龙纹。青龙偃月刀的“青龙”,更大可能只是指偃月刀刀刃根部的睚眦吞口,而不是真的在刀刃上刻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而且也不符合关二爷性格的纹饰。


▲明末雄飞馆刊本《三国水浒全传》中的关羽


不过这里又有个问题,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到底是不是实战使用的兵器呢?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首先在小说中,描述的重达82斤青龙偃月刀,虽然不敢说就一定没有将领会拎着上战场,但是考虑到战斗时体力的持久,以及战马的承受能力,拎着这么重的武器上战场并不现实。大多还是作为将领日常锻炼力量,或者是拿来充场子的器具。


▲习武所使用的重型偃月刀

▲宋代“刀八色”中的掩月刀


不过说到这,到也并不是说古代战争中,就没有类似青龙偃月刀这样的长柄大刀。除了宋代“刀八色”中的掩月刀外,明清也有骑兵和步兵使用的偃月刀。不过这种实战的偃月刀就像明代插画中关羽使用的偃月刀那样,刀刃宽度较窄,但是刀柄较长。作战定位则多是给军中一些体格强健的士兵或者将校,用以对付那些身穿铠甲的敌人,又或是布置在军阵中相对薄弱的阵角,用以抵御敌方骑兵的“削角”战术,或者是小股步兵的袭扰。而我们今天熟悉的刀刃较宽,而且刀柄短粗的偃月刀,大多都是作为礼器或者是民间习武的款式了。

▲明代《平番得胜图》中的骑兵偃月刀


▲清末老照片中步兵使用的偃月刀,就属于比较典型的礼器和民间习武的款式


说到这里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生活的汉末三国时期,真的有像偃月刀这样的武器吗?很遗憾,只在汉代的砖画中疑似存在,不过更多人认为那是礼仪兵器——雄戟的异形版本。更重要的是,包括《三国志》在内,汉末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和笔谈中,都并没有特别说明过关羽用的什么兵器,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关羽使用的,应该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兵器,而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长柄大刀。


▲汉代砖画中疑似的“长柄大刀”


说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再就要说说张飞的丈八蛇矛。老实说,这个兵器比起之前讲过的猪八戒九齿钉耙,考证起来都要麻烦。一方面是《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对蛇矛的具体外形进行描写,另一方面罗贯中在写张飞武器时,也是一会“蛇矛”,一会是“点钢矛”,甚至有时候就直接说“钢矛”。拜次所赐,明代插画对于张飞兵器的描述,也是一家有一家的画法,有的是把张飞的丈八蛇矛,真的画成类似克力士剑那样的蛇形刃。


▲明末雄飞馆刊本《三国水浒全传》中的张飞


有的就画成了普通的短矛头。


▲安徽新安黄氏刻本《遗香堂绘像三国志》中的张飞

还有的则是按照明代像线枪一类的长枪头了描绘丈八蛇矛。


▲明万历十九年书林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张飞(右下)

老实说,单纯从《三国演义》的记述和明代插画来看,除了能排除现代那种谜之两个枪尖的丈八蛇矛外,真的没办法直接判断出张飞到底用的是啥枪头。毕竟在明代,这三种枪头都是实际存在的,因此也只能用排除法,来选择相对合理的矛头。那么首先可以排除的,实际上正是我们一般印象中的蛇形刃。


▲《四镇三关志》中的蛇形枪头

虽然一说到蛇形枪头,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些科普文章中所说,可以在在刺入人体再拔出时,利用波浪形的刃部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但是这有个问题,如果是像克力士剑这样的近战肉搏时使用的短兵器,灵活的调整刺入和拔出姿势还是没啥问题,但是到了长枪这一类兵器,想要完成如此灵活的动作,就不大可能了。加之蛇形枪刃虽然美观,但也更难制造,因此明代的蛇形枪刃大部分时用作礼器或者是旗杆上的枪头,很少会用于实战。加之张三爷的人设,用个花哨的礼器上战场厮杀……也有点奇怪不是。


在排除蛇形枪头后,剩下比较有可能的,就是明代骑兵用的线枪,和符合小说中长度描述的大枪。到这,由于没有更确切的证据,所以只能说一下笔者的个人看法。张飞的兵器形象,肯定也是经过长期演变的结果。根据汉末三国时期的刘熙所著《释名》中记载“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所谓的“矟”其实就是槊的另一种写法。而蛇矛的由来,根据宋代学者胡三省没在注《资治通鉴》时提到“孔颖达曰‘《方言》云: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鉇,或谓之鋋,或谓之鏦,其柄谓之矜。’晋陈安执丈八蛇矛,盖蛇即方言之所谓鉇也。”换言之所谓蛇矛,很有可能只是南方方言中的“鉇矛”,或者说差不多也是槊的南方版别称。


▲南朝砖画中的持仪卫

不过到了《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当时骑兵所使用的线枪,虽然和槊一样也是长矛头,但枪柄的长度则大大缩水。在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记载当时他给部队用的新线枪“柄长七尺,粗仅一寸”,加上枪头,也才勉强能达到接近3米的水平。因而《三国演义》书中并没有按照明代的写作习惯,直接写明张飞用的是xx枪,而是用了一个很晦涩的名字“点钢矛”。这个“点”笔者猜测可能是作水滴之意思,“点钢”,也就是矛头像水滴一样的枪头,这种枪头在明代是符合一些大枪枪头的造型。总结一下,罗贯中很有可能自己知道以前的槊是什么情况,但考虑到大众读者不一定有这方面问题,因而用将槊和大枪混合的模糊手法来描述张飞的武器,但也正因为他的苦心,结果导致张飞的武器形象彻底跑偏。


▲明《真武灵应图》中骑兵使用的线枪

最后作为结尾的,也就是刘关张三兄弟中的大哥,刘备所使用的双股剑了。老实说,这个还真没啥好讲,因为在汉末三国时期,剑已经是一种烂大街武器,唯一值得讨论的,也就是刘备历史上究竟是不是真的用双剑,还有就是这个双股剑,到底是和雌雄剑一样插在一个剑鞘,还是和这个名字中的“双股”一样,是分别固定在大腿两侧。不过由于这方面资料太少,作者也就不妄加猜测了。


▲刘备(右上角)的双股剑


总而言之,刘关张三兄弟的兵器,尤其是张飞的丈八蛇矛,也算得上是形象多样。这其中既有民间传说故事和二设的叠加,也少不了罗贯中在兵器描写上的春秋笔法。但也拜老爷子所赐,才有了今天这篇文,所以说感谢罗老爷子赏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