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口是心非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08:37:24“口是心非”出自汉代桓谭的《新论·卷下·辨惑》:道必当传其人,得其人,道路相遇辄教之;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意思是嘴上认为正确,心里想的另是一套。
形容心口不一。
一直以来,只是浅显地将之理解为嘴服心不服,或者嘴里一套心里一套。
最近产生了点不一样的理解。
严格意义来说,我们的某些人际交往观念,让我们面对别人的观点时,即使不认同,也不会当面否定,最多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但场面上还是口是心非的。
当然,也有当面否定别人观点的情况,但那种直言人非的行为,大多数情况并不被人所认同,认为这是情商低下的表现。即使观点正确,但这种处理方式的错误,显然被人认为危害更大。
或许这是一种人情世故的演变,也或者这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
但这种行为确实有一定危害,如果一个团队,大家都口是心非,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和拖延,等到问题爆发的时候,小问题就会成为大问题,大问题就会成为致命问题。
但如果一个团队,所有人都一味的直言不讳,一点鸡毛蒜皮的问题都拿出来指指点点,那也会导致团队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人与人之间往往会矛盾尖锐,很难形成团队合力。
一般来说,在小问题上可以口是心非,在大问题上,最好还是得直言不讳。
当然,也有例外。
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大一统历史的古老国度,要形成大一统,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全民思想要高度一致。
在古代,就是要服从统治阶级的领导,即使是不认可,也必须口是心非。
在现代,就要在涉及国家、民族等利益的问题时,个体要服从集体,个人要服从国家,即使是有意见,也必须口是心非。
这也就形成了,在大问题上,全民口是心非的现象。
而且,现代社会还进了一步。
如今,萌新步入职场,首先必须要学会的技能,就是口是心非。
当领导让大家大胆提出异议时,大多数情况下,都如同那句台词“我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这种情况下,一旦没看清形势,大胆直言不讳,搞不好就让领导下不来台了。
就像前面所说的,在人际交往中,一条最重要的相处之道就是口是心非。
当然,文雅一点的说法就是“虽然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
既然我都能够誓死了,那何必多嘴否定呢?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跟别人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如果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暂时心里忍一忍,口头上尽管赞同就行了,至于观点的对与错,有那么重要么?
如此看来,这口是心非并不见得是一个多么贬义的词语嘛。
其实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对成语的褒贬,不能简单概括。
就跟武器一样,其本身应该并无好坏之分,用在好的地方能够造福他人,用在坏的地方也能危害他人。
成语的褒贬也不应只看其本身,而应当更多考虑其用处。
就如本文这个口是心非,如果用在人际交往或者待人接物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技巧嘛。
要知道,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给予认同感,表现在行动上面,不就是口是心非嘛。
当然,有人会说了,为什么要这么虚伪呢?明明不认同,为什么还要称是呢?
这个就涉及到所谓的“道”了。
当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等一旦形成以后,实质上也就形成自己的“道”了。
而这种“道”是因人而异的,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也就没有两个相同的“道”。
但很多时候我们又要面临相同的目标,如果大家都各持己见互不相容,那任何目标都很难实现。
而任何事物的对与错都没有绝对,判断标准就是这里的目标,与目标一致,则是正确,与目标相悖,则是错误。
所以,就需要“求同存异”了。
何为同?有助于实现目标的“道”就是同;何为异?对目标实现无伤大雅的“道”就是异。
因此,也就需要口是心非了。
伯牙子期的故事之所以传诵千古,就是因为知己难寻,何为知己?不就是双方的“道”相近么?
严格意义来说,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大多数情况下,其实都在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如今已然成为谦逊友善的另类表达了。
今天,你口是心非了么?
······
一家之言,肤浅之见,难免贻笑大方,望看官海涵!
相关文章
- 专家评审费税率多少 01-19
- 长沙公积金个人出多少 01-19
- 深圳离婚男女有多少 01-19
- 中行贷款利率最高多少 01-19
- 损财多少年 01-19
- 公司贷款利息多少合法 01-19
- 结伙斗殴多少人 01-19
- 五年白杨直径多少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