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天生一个仙人洞——江西庐山仙人洞景区纪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9:40:00    

人们一看就知道,此文标题是伟人毛泽东写庐山仙人洞的诗句。庐山景区、景点多得数不过来,其中“仙人洞”景区是最著名的景区之一,我三次上庐山,每次必到。 而庐山“仙人洞”景区也是一个有多个景点组成的风景区。如佛手岩(仙人洞)、道教殿(老君殿、纯阳殿)、石上松、御碑亭、锦绣谷等。 下面笔者对仙人洞景区的这些景点分别作点介绍。 在介绍景区之前,让我们首先敬读毛泽东的伟大诗篇。

1、伟人诗

毛泽东: 《七绝 .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匡庐甲天下”,伟人毛泽东曾3次登上这座“雄、奇、险、秀”的天下名山——“匡庐”即庐山。此诗是毛泽东1961年第二次登上庐山所作。(毛泽东第二次在庐山时间为1961年8月23——9月6日,其间在庐山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全会。)

一天,毛泽东来到庐山天池山顶,此时时近黄昏,暮色苍茫,天风乍起,乱云飞渡。诗人这时观看那巨石上的千年劲松,只见那古松傲然屹立、坚定从容,耸立在天地之间。诗人再放眼看旁边稍远处的深谷幽壑、怪石险峰,格外雄奇峻伟。诗人收眼看附近的悬崖峭壁,那上面有万年仙洞——“仙人洞”(又名“佛手岩”),洞边山石耸立,云雾纷飞,岚气缥缈,晚霞闪烁……啊!险峰之上,无限风光!

诗写得雄奇磅礴,又高华壮丽。真乃是:景为伟人增豪情,诗为江山添锦绣。

(伟人毛泽东“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从容”二字,诗界有两解: 一说,“从容”指“乱云”,中央文献出版社编的《毛泽东诗词集》123页“注释”中说:“‘仍从容’。指飞渡的乱云”。 一说“从容”指“劲松”,见丁力主编《毛泽东诗词大典》918页引郭沫若语:“‘乱云飞渡仍从容’,是指一片云海中的波涛汹涌,而劲挺的松枝却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著名诗人臧克家也主此说。 二说皆通。 但“从容”指“劲松”,更为稳妥,多数人主此说。)


2“佛手岩”

在庐山天池山的御碑亭边有一个圆形月亮门,门上镌刻着“仙人洞”三个大字,门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 人事忆白莲。” (“仙踪”指吕洞宾,传说吕洞宾在黄鹤楼吹箫跨鹤升仙。 “白莲”指晋代高僧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与17位高人加上慧远本人共18高贤的“社结白莲”,即结的“白莲社”。北宋诗僧怀悟有《庐山白莲社》一诗记此事。)

出月亮门沿石级下行约30米左右,只见一飞崖绝迹,古木撑天,它就是“佛手岩”即有名的“仙人洞”。佛手岩位于庐山牯岭西边的悬崖嶙峋、山石竦峙的天池山西麓,海拔1049余米,是一个由砂岩构成的岩石洞穴。 洞高7余米,深14余米,宽约8余米。因洞顶岩壁形似巨大佛手,所以叫“佛手岩”,可容数百人。传说唐代名道吕洞宾在洞中修炼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改“佛手岩”为“仙人洞”。 洞中有“吕祖龛”,龛后有万年不停下滴的“一滴泉”,下有一池,清澈照人,从未干涸。 泉旁有联:“山高水滴千秋不断; 石上清泉万古长流!”

佛手岩西侧是“竹林隐寺”,进门可见路旁崖上题有“访仙路”三个大字,前行不远即“访仙亭”,亭下巨石悬空,上刻“游仙石”三字。 仙人洞上下左右:苍松翠竹,蓊郁青葱; 野草繁茂,山花斑斓。 佛手岩景点的美学特征,可用一个“古”字概括,这“古”美具体又表现为4古,即:奇古、幽古、苍古、高古。


3、道教殿

仙人洞南20多米左右,有一平台,平台上有2座道教石殿,一为“老君殿”,一为“纯阳殿”。

先说“老君殿”。平台上,有一朱柱飞檐的“老君殿”,殿中有老子骑青牛的青石雕像。老子名李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周守藏史(又名“柱下史”)。 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世界思想巨星之一,著有博大精深的“五千言”《道德经》(亦名《老子》)。在东汉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后,老子被道教尊奉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 老君殿中,有一石雕,老子骑在靑牛(水牛)背上。老子坐下的青牛肌腱壮实,姿态憨厚,步履稳沉。青牛背上的华夏大哲、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目视远方,神情显得十分高远深邃,玄妙幽邈。一派仙风道骨,飘然名山。

再说“纯阳殿”。“纯阳殿”在“老君殿”后面约5米的山石凹处的约有30平米左右平地上,是一花岗岩砌成的石殿。纯阳殿内立吕纯阳(吕洞宾)石像。 吕洞宾身背宝剑,神清飘逸,也是一派仙风道骨。 石殿两旁有2副对联。其一联云:“称师亦称祖; 是道仍是儒。” 其二联云:“古洞千年灵异; 岳阳三醉神仙。” 唐代吕岩,字吕洞宾,号“纯阳子”,北宋尊称“通妙真人”,通称“吕祖”,是道教五祖之一,传说是“八仙”之一。又传说吕洞宾三次在岳阳楼醉酒,曾在醉中即兴赋诗一首,诗曰:“朝游百粤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青蛇”,神蛇,此处指剑名。)

仙人洞旁的道教两殿及其树立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和道教真人吕洞宾的石雕像,象征仙人洞是道教圣地。 终日香烟缭绕的“老君殿”和“纯阳殿”,总给人一种仙气缥缈、神灵闪现的恍惚之感。

4、御碑亭

御碑亭在佛手岩南侧一块叫“白鹿升仙台”的平台上,传说这里是周颠乘白鹿升仙的地方,所以人们说“御碑亭”叫“周颠碑亭”更准确。 碑亭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洪武26年9月(1393年)所建。主要目的是为了感激和纪念周颠等人帮助他打败劲敌陈友谅而登上皇帝宝座而建,因里面有朱元璋的御碑,所以叫“御碑亭”。 碑亭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亭是仿木构歇山顶式石亭,平面呈正方形,每边宽5 . 8米,高6米,亭内外无柱,都是条形石壁砌成,三面有门,一面无门。整座亭子自然古朴,敦实厚重,坚固异常,。 亭内有朱元璋赐的御碑一通,碑高4米,宽1 . 3米,厚0 . 23米,正面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碑文,有千余字,背面是朱元璋《四仙诗》。 碑亭正面刻有2副对联:外联是:“故从此处寻仙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内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四仙诗》曰:“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四仙”即周颠仙人、祭天尊者、徐道人和赤脚僧。)

碑亭背靠滚滚东去的长江和繁华的名城九江市,左边(南边)是座座秀丽山峰,右边山下是古老的名刹东林寺,北边是雄伟壮丽的险峰。站在御碑亭前的草坪上,向东、南、西方向望去,有远山近黛,其上峦气氤氲、云烟缥缈,如诗如画。


5、石上松

在刻有“仙人洞”三个大字的月亮门外5米处,有一巨石横卧路旁山间,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石身刻有“纵览云飞”4个大字,石面上刻有“豁然贯通”4个大字,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陈三立所书。

石上的石缝中长有一株古松,名“石松”,树龄在千年以上。松蟠岩石,主干苍古遒劲,挺拔矫健,主干凌空展开两条绿臂,如两条蛟龙翻空,作拥抱状,矫健凌云而上; 石松枝枝叶叶、密密匝匝、蓊蓊郁郁,生机一派盎然; 石松迎风挺立,千年不倒,苍古傲岸,峭崛劲健。 这就是伟人所说的“劲松”! 正如民谣说的:“风吹云动山不动”。在此,我们把“山”改为“松”也挺好,叫风吹云动松不动,乱云飞渡仍从容。

北宋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大文学家王安石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英雄所见略同,伟人毛泽东站在盘石上, 近看古松,远观乱云,忽发奇想:仙人洞天然生成,它的无限壮丽风光,正在那奇伟、险峻、瑰奇之处啊!


6、锦绣谷

从佛手岩向左(北),有一条的石级仙道,直通天桥。(庐山“如琴湖”水流下锦绣谷山涧处,有一凌空而架的石桥名曰“天桥”,从天桥再往前走就是“如琴湖”、“花径”、“白居易草堂”等景点了。)这里单说“锦绣谷”。锦绣谷仙道约1 . 5公里长,仙道下方是一条深谷。 仙道和深谷构成了著名的“锦绣谷”景点。

锦绣谷山道修在天池山西麓的悬崖峭壁上,山道上、下都是喀斯特山石,石缝中有高柏古杉,苍松翠竹;间有常青灌木、奇卉野草。 特别是靑山中的烂熳山花,怒放迎人 ,煞是好看,真乃是“山青花欲燃”也。(杜甫《绝句二首》) 山道两旁还不时传来恰恰鸟鸣,嘒嘒蝉声,唧唧虫吟,使锦绣谷显得越发空灵清幽。 在鸟语婉转、花香扑鼻的山道中缓步行走,真有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 此时,我想起了两个盛唐大诗人的诗句:“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 二诗甚合此时锦绣谷的美丽意境。

站在山道向谷右边的远方望去,只见山峰高耸,白云缥逸,山岚渺弥,偶有山鹰在天空翱翔盘旋。 更高处则是碧落苍穹,蔚蓝深邃,遥远目不可及。 你再俯视脚下千米山谷,只见谷中山气弥漫,云雾蒸腾,如梦如幻,犹如神仙世界。 而你细听,既有山涛轰鸣,又有清风徐吹,如同天籁。 你再俯瞰一千多米的山下的远处,见有村墟依依,田畴片片;还似有绿树郁郁,炊烟袅袅……真像陶渊明笔下美丽的田园牧歌; 若你再看更远方,只见山峦隐隐,河流迢迢,云烟飘飘,岚霞渺渺,……

啊!那更是一个依稀隐约、淡远缥缈的美妙世界,是让你想象不尽的邈远迷蒙、悠渺神奇的“米家山水”的水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