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2次曝光深度解析(《二次曝光》| 女性电影中的精神分析桥段)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9:21:50    

痛苦可以带你走出幻象。美好,则幻象永远为幻象。一个刺痛你,助你解脱,一个掩埋你,让你沉溺于此。

《二次曝光》是由李玉执导,范冰冰、冯绍峰和霍思燕领衔主演的一部剧情电影。于2012年09月29日中国大陆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青梅竹马相依为命,却因种种意外而各自天涯,最终随着两桩疑点重重的杀人案件真相大白而重新走在一起的动人故事。

影片讲述的故事呈跳跃发展,美容咨询师宋其是故事中的主线,她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母亲被人杀死,后被参与调查此案的律师刘建收养。长大后,宋其爱上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刘东,却因养父逝世而意外踏上调查母亲死因的道路。

童年的创伤令宋其产生了幻觉,她以为自己杀死了和男友偷情的闺蜜,撞死了涉案的警察,从此开始了绝望掩饰的逃亡之旅。其实她只是在自己的幻觉中重演了一遍母亲被杀、养父死亡的悲剧人生。

《二次曝光》将精神分析融入电影,用大量的幻想充当符号进行意象的展现,将影片的时空划入两个范畴之中,一是正常的叙事时间,二是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这种方法造成了一种直观的分割感,人性被剥离为两部分,在正常的叙事时间内,人更像是“假面”式的社会性形象,阳光、积极,一切向善。

而在精神世界中,被人性深处的至暗腐蚀,阴暗由此滋生,各种负面情绪,甚至“杀人”的幻想都存于此处。因此可以说,将精神分析融入电影中,会极大地增加影片的信息量,并且非线性的叠加了影片内部的时空,影片的结构因而变为流动形态,“真”与“幻”不停地变换,并相互融入,最终营造出了这种幻象感。

对于受众而言,这并不是比较友好的信息传输方式,但对于电影而言,这无疑是将欺骗艺术扩大化的一种极佳手段。但一如既往的是,在这种类型的影片中,妥协也是必要的,对线索的铺垫要清晰而又直观,女主幼年目睹凶案,亲生母亲在她眼前被杀害,杀害她母亲的又是被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亲身父亲。

这种异样的家庭缺失使她没有接收到足够的家庭关爱,因此她陷入伴她一生的怀疑与不安之中,而她的精神世界也是因为缺少安全感而被造就的。但这个空间与她最初建立的初衷恰好截然相反,精神世界并不是她的庇护所,而是将伤口撕裂并扩大的一处自惩空间,也可以称之为:精神“自虐”场域。

《二次曝光》是一部标准的女性主义电影,因此,导演李玉会在其中引入自我意识中的,对于女性生活、价值的评判标准,在《二次曝光》这部影片中,最为显著地一点便是,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悲剧。影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大多将自身的价值附庸于男性身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皆因男性的举动而产生。

导演借此对依托于男性的女性群体做了较为激烈的批评,试图唤醒女性的独立意识,鼓励女性为自己而活。另一方面,影片中的男性会在需要他出现的时刻“消失”。例如:从来没有见过女主男友的闺蜜,以及后来他在商场里突然消失不见,被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父亲,在回归之时杀害掉了妻子又仓促而逃,这种缺失感并不是惯常的直接隐藏掉男性角色,而是在紧要关头,对女性而言至关重要的时刻时的身份缺失。通俗的讲就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

在前期的布置中,这种“缺失”手法有两个主要的效果,一是为女主的幻想奠定基础,暗示男主只是由她幻想出来的,二是更深层次的含义阐释,导演试图以此来表达出一种见解:因为缺少关怀而把男性当做生活依靠的女性,终将被辜负。

女性应树立独立的生活意识,要为自己而活,成为自己的生活动力和支柱。如若依托他人,则“他”终有消失之日,只有依靠自己,才是女性的生活出路。有趣的是,李玉导演并没有强制性的将这种思维输出,而是以一种问题的口吻将其演绎,用段落式电影情节去质问女性受众:如果是你,要如何选择?

也正如前文所言,这种类型的影片总会“妥协”,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会由导演亲自给出,而不再奢求受众去思考,这种命题作文式的思路显得毫无必要,但也有其优势所在。首先是女性导演对女性身体的自我见解,李玉导演极其擅长把握美的尺度,使其既不超越界限,又将女性身体与影像一同并置,并由其填补影片的美学范畴。

其次,这在本质上其实是女性的“自恋”情节,也就是说,这是对自己身体的迷恋,对自我的爱护,将自恋上升为第一情绪,把这种“自恋”当做鼓舞自己,推动生活的精神图腾。这也正是导演给出的答案,如果是你,要如何选择?答:从爱护自己做起,身体、意识皆属于自己,将自己的思维和身体附庸于他人,是愚蠢的行径。

最后要说的,是影片中精神层面的意象所指,在《二次曝光》中,有大量的意象出现,如丝巾、水流、海市蜃楼等,这些意象大多是情绪或者外在的代指,丝巾代指情感,友情、爱情、亲情等关乎于“爱”的要素,水流则是对女性的压抑型举措,是外在的,由社会规则指定的,压抑着女性天性和意识的思维牢笼。

而在影片最后,男女主二人共同置身于海市蜃楼外,这便是最终的“美好”幻象,精神世界于此脱离了自惩空间,从而变成了安慰性的“自我安慰”场域。幻象由人本身制造,其中的负面或是正面镜像,皆从心出,当自虐成为了麻木的自我安慰,当痛苦超越阈值并溢出,幻象便真正的成为了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