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黄河在哪里属于哪个省(河南的黄河流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8:37:52    

河南的黄河流域


河南的黄河流域位于伏牛山—外方山—嵩山—邙山—黄河南大堤构成的江、河、淮分水岭以北与河南省海河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自西向东、向东北横跨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和安阳、鹤壁、南阳10个设区的市、50个县级行政区和济源示范区,流域面积36275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72%。

河南黄河流域水系图

黄河干流自陕西省潼关县沙坡村入境,至河南省台前县张庄村出境,全长711千米,流经三门峡市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渑池县,洛阳市新安县,济源市,洛阳市孟津区,焦作市孟州市,郑州市巩义市,焦作市温县,郑州市荥阳市,焦作市武陟县,郑州市惠济区,新乡市原阳县,郑州市金水区、中牟县,新乡市封丘县,开封市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祥符区、兰考县,新乡市长垣市,濮阳市濮阳县、范县、台前县25个县(市、区)。

一、河南黄河流域主要支流

河南省境内共有黄河一级支流34条,二级支流98条。主要支流宏农涧、洛河、蟒河、沁河、天然文岩渠和金堤河。

(一)宏农涧

宏农涧,古称门水,也称弘农涧河,因发源地和流经地为西汉所置弘农郡而得名。源自河南省灵宝市朱阳镇崤山北麓的罗家沟,北流至灵宝市北寨村注入黄河。河长101千米,流域面积2087平方千米。

干流上建有总库容为1.85亿立方米的窄口水库,为窄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5.5万亩)的取水水源地。

宏农涧河灵宝市区段

(二)洛河

洛河,古称雒水、洛水,又称伊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灞源镇的木岔沟,经陕西省蓝田县和河南省卢氏县、洛阳市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区,在郑州巩义市神堤村注入黄河,干流全长446.9千米,流域面积18881平方千米。其中,在河南境内干流长335.5千米,流域面积15817平方千米,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43.6%。洛河的主要支流有伊河、涧河。

伊洛河流域示意图

伊河,古称伊水,又称鸾川,是洛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的闷墩岭,一路东行流经嵩县、伊川县、洛阳市洛龙区、偃师区,至洛阳市偃师区顾县镇杨村汇入洛河。《山海经》: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水经》: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淮南子》:伊水出上魏山。河长264.8千米,流域面积6029平方千米。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伊河与洛河、洛河与黄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仰韶文化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最少存在5000年以上。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的“华夏第一王都”,使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证实;郑州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5300年前的“河洛古国”,不仅证实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还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

渑池仰韶文化遗址

偃师二里头遗址

巩义双槐树遗址

起源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历史核心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

涧河,古称榖水,又称谷水。发源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与渑池县交界处的马头山,东流在洛阳市西工区注入洛河。《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水经》:谷水出弘农黾池县南墦冢林榖阳谷。河长117千米,流域面积1345平方千米。

(三)蟒河

蟒河为黄河左岸支流,古称湨水,又称漭河。发源于山西省阳城县花野岭,东南流经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孟州市、温县,在今焦作市武陟县大封镇汇入黄河。《水经注》载: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俗谓之为白涧水。河长128千米,流域面积1155平方千米,其中河南境内河长109千米,流域面积1100平方千米。

济源玉阳湖

历史上,蟒河出王屋山峡谷进入济源盆地后,河水直下,易成水灾。为防治水患,早在春秋时期下游就筑有大量堤防,《尔雅》载“梁莫大于湨梁”是也。今蟒河下游河道为人工河道,入河口几经变迁。

(四)沁河

沁河,古称沁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太岳山东麓二郎神沟,流经山西省沁源县、安泽县、沁水县、泽州市和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在武陟县汇入黄河,河长485千米,流域面积13532平方千米。其中在河南境内河长135千米,流域面积1228平方千米,为河南省黄河左岸最大的入境河流。

(五)天然文岩渠

天然文岩渠南源天然渠、北源文岩渠在新乡长垣市大车集汇合后至濮阳渠村入黄口段,长46千米,流域面积227平方千米。为豫北平原南部的骨干防洪排涝河道。

天然渠从武陟县张菜园,经原阳县的娄新庄、奶奶庙、老河,封丘县的黄庄、辛庄、三格堤,到长垣市的大车集与文岩渠交汇,长96公里,流域面积653平方千米。

文岩渠起自原阳县王禄村,经原阳县师寨北、县城北,延津县的新安南、小潭北、军寨南,封丘县的陈固北、居厢北、赵岗东,至长垣市大车集与天然渠汇合,长116公里,流域面积1487平方公里

天然文岩渠新乡段

1128年,黄河在安阳滑县被南宋东京留守杜充决开后发生第四次大改道,主流转向东南,经泗水夺淮入海,黄河以南的原济水水系堙没。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经延津、长垣、东明、嘉祥、鱼台至徐州南入淮河,原黄河故道形成文岩渠一支、二支的前身。94年之后的1288年,黄河在阳武县贺屯再次决口,从此“河出阳武县南,县北绝流,新乡之流亦绝。”此次黄河决口后的故道,为天然渠下游较早的前身。1448年,黄河在郑州荥泽决口后,黄河改道行走原武、阳武两县之南。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黄河于原阳贺屯决口,大河沿至元河道行走160年,原河道成为黄河故道,作为原阳、延津、封丘、长垣4县的排涝河道,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现在的文岩渠的前身。1495年,明朝河督御史刘大夏奉命役夫堵塞黄河张秋决口,“又筑西长堤,起河西胙城,经滑、长垣、东明、曹、单诸县,下尽徐州,亘360里,谓之太行堤,凡五旬而功毕。”太行堤的修建,“南挡洪水,北挡风沙”,也阻断了河水的流路

太行堤封丘段

1721-1723,黄河连续三年在武陟县马营决口,水灌原、阳地方。1729年,阳武县群众顺水流向挑挖成断断续续的渠沟,乾隆初年疏浚成渠,西起娄谷堆,经太平镇折向北,至李庄注入延津;1737年原武知县吴文炘开浚西段,西起王村,至娄彩店入阳武。1925年,中华民国阳武县长赵承钦开“赵公渠”,起自大张寨,经县城西北延州入延津县。1941年,将全渠疏浚,因下注延津县文岩村,故定名为文岩渠。此后曾数次疏浚全渠。1955年,河南省水利厅组织原阳、延津、封丘、长垣四县对天然文岩渠进行统一规划勘测,1956年实施整修。1963年、1964年、1967年、1969年又组织整修、延伸、拓宽、疏浚,形成了今天的天然文岩渠。

(六)金堤河

金堤河,源自河南省新乡县荆张,东北流经河南的延津县、滑县、浚县、濮阳县、范县和山东的莘县、阳谷县,在河南省台前县张庄注入黄河。干流全长158.6千米,流域面积5047平方千米。其中,河南省流域面积4942平方千米。

金堤河范县段

金堤河为豫北平原坡水排涝河道,因流域大部处于古黄河堤金堤之南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古金堤以南原有河道,在多次黄河决泛中,或被侵占或被淤塞,成为洼淀,一遇大水,由于金堤的阻挡,水流沿金堤向东北流,久而久之形成泛道。1453年,明朝左佥都御史徐有贞开挖广济梁,自张秋至北河口引水济会通河,成为金堤河的基础。1855年黄河北决兰考铜瓦厢,徙现行河道,清廷30年未修黄河左堤,有汛必左溢,泛水沿北金堤东北入黄河,因水大流急,冲刷力强,遂成坡河道,沿河人民逐年取土修筑北金堤,加深了坡河子河槽,形成了金堤河前身。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夺淮入海后,金堤河成为排涝河道,黄河以北的坡水上自长垣、封邱、延津,逐渐向金堤河集中,形成黄河下游较大的一条支流,因平行北金堤下泄黄河故道,故称金堤河。

现代金堤

金堤,原为河南、山东省黄河下游大堤。为防御黄河洪水泛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在黄河下游修筑堤防,但不规则也不合理。秦统一全国后,对堤防进行了全面整治,民间亦有“北修长城挡鞑兵,南修金堤挡洪水”之说。到了汉代,进一步修成系统堤防,并不断增修石工,加高增厚。历史上,古金堤始于安阳滑县,经濮阳县、范县进入山东莘县、阳谷县,止于张秋东张庄临黄左堤。《汉书·沟洫志》曰:在淇水口东十八里,有金堤,堤高一丈。黄河南徙后,金堤大部分废弃,现存金堤为右堤,起自河南省濮阳市南关火厢头,经山东省莘县高堤口,河南范县、台前县,到阳谷县颜营,长120多千米。金堤因大堤处于黄河河道以北,又称北金堤。金堤见证了黄河在豫北这块土地上咆哮的历史,体现了古代人民治理黄河的智慧和毅力,是一处黄河治理历史上的重要文物。

三、河南治黄成就

清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言:“河南境内之川莫大于河,而境内之险亦莫重于河,境内之患亦莫甚于河。”(《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地处黄河中游山丘区向下游平原区的过渡河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具有不同于其它江河和黄河其它河段的突出特点:

一是河道最宽。两岸堤距一般5至10公里,最大河宽24公里,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

二是悬差最大。黄河泥沙主要淤积在下游河南河段,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米至5米,最大悬差达23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三是历史灾害最重。黄河下游河南段素有“豆腐腰”之称,善决善徙。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发生决口泛滥1593次,其中三分二发生在河南;河道因决溢改道26次,其中有20次发生在河南境内。黄河泛滥波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黄淮海平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四是滩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河南黄河滩区自洛阳孟津白鹤至濮阳台前张庄,河长464千米,面积约2673.0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152.69万人,涉及洛阳、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6个省辖市的19个县(市、区)、93个乡镇、1249个行政村。

五是供水范围最大。黄河是河南省最大的过境河流,其水资源量约占全省入境水资源总量的90%。黄河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同构成了我省“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水资源配置“十”字骨架,不仅为流域内的9个省辖市的51个县(市、区)提供充足的水量,还可向缺水的安阳、鹤壁、商丘、周口、许昌、平顶山等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输送宝贵的水资源贯穿中原城市群,惠及中原经济经济区核心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特别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西霞院反调节水库的建成运用后,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由以前的32%提高到75%,城市及工业供水保证率可达到95%。

为治理黄河下游水患,从尧舜禹开始,历朝历代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河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共建成标准化堤防501公里,大中小型水库294座,大中小型灌区131个,水电站182座,治理水土流失1.1万平方千米,修复湿地2.5万亩,完成30万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干流水质稳定达标,从根本上改变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创造了岁岁安澜的新纪录,实现了历史性转变,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南省黄河流域县级行政区分布情况表

市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市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三门峡市

湖滨区

787

开封市

龙亭区

66

陕州区

1016

祥符区

169

渑池县

1358

兰考县

134

卢氏县

2552

顺河回族区

<1

灵宝市

2999

郑州市

巩义市

1008

义马市

112

荥阳市

532

洛阳市

涧西区

143

惠济区

84

西工区

48

金水区

9

老城区

57

中牟县

155

瀍河回族区

80

上街区

62

洛龙区

271

登封市

144

孟津区

707

新密市

20

偃师区

947

新乡市

原阳县

1304

新安县

1164

封丘县

1226

宜阳县

1616

长垣市

1035

伊川县

1059

红旗区

24

洛宁县

2304

新乡县

92

嵩 县

1727

卫辉市

36

栾川县

2154

延津县

854

汝阳县

169

濮阳市

濮阳县

1237

焦作市

温 县

473

范 县

590

孟州市

510

台前县

393

武陟县

408

鹤壁市

浚 县

86

沁阳市

595

安阳市

滑 县

1722

博爱县

114

南阳市

西峡县

24

济源市

济源市

1899

流域面积合计

3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