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中国历代48大军师 第四位(孙武)第一节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9 10:06:02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青年孙武如何事业爱情两不误。

孙武,世人都叫他孙子,孙武子,或者兵圣,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人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的成名巨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他传奇的一生。

公元前545年,孙武出生,他们家族是齐国贵族,他的先祖胡公满因为伐纣有功,且政绩杰出,周天子赐他封地,封为陈王,世袭几代,陈国发生内乱,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逃往齐国,并在齐国积极活动,努力经营,到第四代的时候已经是齐国的上大夫了,公元前521年,孙武祖父因伐莒有功,齐景公重赏封官并赐姓孙。

孙武从小就聪明好学,出生在将门之家,一家老小都会打仗,家里自然很多兵书。孙武对这些书很感兴趣,就废寝忘食地苦读兵书,看尽各种计谋布阵,祖父和父亲都觉得他年纪太小了可能看不懂,建议他先读一下适合他这个年纪的书籍,但是他不仅看得津津有味,对书里的内容还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父亲和祖父大喜,鼓励他多多看书,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指导他,给他讲各种打仗的故事,他听得认真,还勤于思考,喜欢刨根问底,一有问题见人就请教直到弄懂为止。他常常幻想自己身处战场,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敌人会怎么办,在和自己的较量中,年幼的孙武已经掌握了不少排兵布阵之术。

孙武8岁的时候,被送进“庠序”也就是古代的学校,学习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少年孙武,天资聪颖,什么东西看几遍就烂熟于心,老师都捋着胡子欣慰地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啊!”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就对“射”和“御”特别感兴趣,他不满足于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后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掌握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同龄的世家子弟,他励志以后长大了一定要做像祖辈那样驰骋沙场的大将军。

然而他觉得纸上谈兵终究不是办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公元前524年,21岁的孙武血气方刚,志在四方,他毅然选择了去漫游,他辗转各个古战场考察地形、作战策略,亲身体会到了作战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重要性,接近两年的漫游让孙武长了不少见识,考察了各国许多地方的地势地貌,哪里容易防守,哪里容易攻取,他都了然于心。

年少轻狂,但是将才孙武就是没有那种浮躁,他没有急于表现,立求上战场立功。而是潜心在家整理自己从书上看到的,实践中考察到的知识,撰写传世千古的《孙子兵法》,那时叫《《兵法十三经》。在此期间,他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大夫鲍国的曾孙女鲍姜。 鲍姜生长于名门贵族,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加上她聪明颖异,不仅知书达礼,而且琴棋书画、女红针线,无所不能。结婚后,鲍姜敬重丈夫,对孙武的饮食起居亲自过问,细心照顾。她深明大义,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和志向,因此夫妇二人互相恩爱,琴瑟和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公元前515年,孙武父亲孙凭参与了齐国四大家族反对晏婴的政治活动,孙凭怕事情败露收到牵连带着家人投奔吴国,隐居在乡野。

此时,《兵法十三经》几经琢磨修改已经完成了,孙武知道不能再这样一天天碌碌无为混日子,自己的国家齐国内乱不断,君主齐景耽于享乐,手底下还有一批奸臣,他不想在这种环境工作,一个优秀的集团离不开稳定的发展环境,有魄力的领导,和有实力的队友。他只能一边精研兵法,一边等待,等那个能让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

在孙武来吴国之前,楚国君主楚平王的太傅也就是老师伍奢被人诬陷,楚平王不分是非杀了伍奢和他的长子伍尚,伍奢的小儿子伍子胥逃过一劫,逃到了吴国,想借助吴国的力量,找机会替父祖报仇,恰巧他和孙武成为了邻居,几次交谈下来,伍子胥赞叹孙武的谋略,孙武佩服伍子胥的能力,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天下大事,相交甚欢,成了惺惺相惜的知己。

同年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吴国公子光与伍子胥密谋,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阖闾。阖闾即位后重用伍子胥。

公元514年,伍子胥七次郑重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阖闾终于愿意召见孙武了。

吴王说:”伍先生极力推荐你啊,大肆赞叹你的军事才能,今天寡人来看看你吧。”

孙武说:”小人愿意受教。”

吴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

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

“为什么呢?”

“根据他们的亩制,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以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一百六十平方步为一亩。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最重,高达五分抽一。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吴王见孙武的分析切中两家的要害,很有道理,就又接着问道:“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又该轮到哪家呢?”

孙武回答说:“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范氏、中行氏灭亡之后,就要轮到智氏了。智氏家族的亩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的亩制稍大一点,以一百八十平方步为一亩,租税却同样苛重,也是五分抽一。智氏与范氏、中行氏的病根几乎完全一样:亩小,税重,公家富有,人民穷困,吏众兵多,主骄臣奢,又好大喜功,结果只能是重蹈范氏、中行氏的覆辙。”

吴王继续追问:“智氏家族灭亡之后,又该轮到谁了呢?”

孙武说:“那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韩、魏两家以二百平方步为一亩,税率还是五分抽一。他们两家仍是亩小,税重,公家聚敛,人民贫苦,官兵众多,急功数战。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人民负担相对较轻,所以能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

孙武不等吴王再开问,接着说:“至于赵氏家族的情况,和上述五家不大一样。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不仅如此,赵氏收取的租赋历来不重。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苛政丧民,宽政得人。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到赵氏的手中。”

孙武论述晋国六卿兴亡的一番话,就像是给吴王献上了治国安民的良策。吴王听了以后,深受启发,高兴地说道:“你说得真实太好了好。寡人明白了,君王治国的正道,就是要爱惜民力,不失人心。伍先生说得没错,你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寡人要重重赏你,封你为将军,共谋大事”。

孙武说:“多谢大王,小人还有一样东西要送给大王。”

吴王说:“哦,将军有什么好东西?”

孙武拿出的《兵法十三经》,道:“这是小人多年研习兵法的结果,虽然是本人的一点愚见,但是希望可以帮到大王。”这可是孙武花了好几年心血换来的成品啊,现在居然这么轻易地献出,因为他觉得有再好的点子都要去实施,既然有才华就大大方方的展露出来,藏着掖着不是埋没了自己吗?现在社会也是,以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才会有广告宣传,把你的能力广而告之,这样你才能分得一块那个固定大小的蛋糕。

回到孙武身上,吴王翻阅了《兵法十三经》,里面包含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等等,面面俱到且精辟得很,吴王大为赞叹,如获至宝,愈发器重孙武,视他和伍子胥为左膀右臂,经常一起共商大事。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孙武早就在等待机会,多年的观察积累,才能在吴王提问时娓娓道来,赢得喝彩。生活中,有些人安于现状,每天都下班后就玩乐放松,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而有些人则利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某天突然一个项目需要视频编辑技术,第一种人可能连会声会影,PR, AE这些名词都不知道,更别谈其他,而第二种人也许正好掌握这项技能,可以在大家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自告奋勇站出来,交出让大家赞叹的答卷,此时老板定会对他们刮目相看,升职加薪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他们。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候,你只能不断预料学习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前解决,这样才不会错失良机,才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上帝的宠儿。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国力逐渐增强。孙子年纪轻轻就成家立业,声名远扬了。明日我们将一起学习孙武的军事战绩和他闻名于世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