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如何认定投标造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1 00:20:55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认定投标造假通常依据以下标准:
使用伪造或变造的许可证件
使用从未获取或篡改过的许可证件,如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等。
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业绩
提交的财务报表与实际不符,或虚构不存在业绩。
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
提供虚假的个人简历或劳动关系证明,以证实项目团队的能力。
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
提供虚假的诉讼信息、隐瞒安全生产事故、行政处罚、违约等重要情况。
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如修改招标文件要求、故意修改技术参数、提供不真实的其他信息等。
业绩造假认定
业绩材料虚假,如提供假合同、虚假项目验收报告;
业绩内容虚假,如虚构项目规模、业绩金额、完成时间;
业绩来源虚假,如伪造、篡改证明材料;
业绩使用虚假,如虚构业绩用于投标、评标。
认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查核实相关证据。一旦发现投标造假,将依法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取消投标资格、罚款、吊销资质等措施。